黑木耳大袋立体栽培新技术内容摘要:

1、统的黑木耳生产方法既毁掉了大量森林资源,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产量低、成本高。 北京京都菇业开发中心经过 4 年多的努力,首家推出一套大袋立体栽培黑木耳的新技术。 该技术不仅解决了黑木耳袋料栽培产量低、易污染的弊病,且具有不受气候条件、场地、资源、资金等限制,还有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低等优点。 比传统发菌缩短 1015 天,使黑木耳袋料栽培的投入产出比例达到 1215 的高效益。 黑木耳从接种到采收结束只需要 3 个月,其投入少、周期短、效益高,是致富的好门路,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场地。 可利用蔬菜大棚、空闲场地、阳台、楼顶、林果树荫下等场地。 进行木耳栽培。 场地要求临近水源, 2、通风好,远离污染源。 二、栽培季节。 地区不同栽培的季节也各不相同。 选择的标准是:以当地气温稳定在 1525为最佳出耳期,按此季节往前推 45 天就是最佳制作菌袋的时间。 也可利用当地低温期生产菌袋,当气温回升到 15即可排袋出耳。 三、原料选择及配制。 可选用玉米芯、木屑、棉籽壳、葵花盘、稻草等农产品下脚料,具体配比方法如下:杂木)86,麸皮 10,黄豆粉 2,石膏粉 1,石灰粉 1。 B棉籽壳 90,麸皮 5,玉米粉 3,石灰粉 1,石膏粉 1。 C玉米芯粉 80,麸皮 10,玉米粉 5,黄豆粉 2,生石灰粉 2,石膏粉 1。 四、装袋。 栽培黑木耳的菌袋可选择 22 厘米38 厘米米的高密度聚乙烯筒,高温 3、季节选用 17 厘米33 厘米米筒。 装料时要装紧,不能使袋与料之间出现空隙,扎口要紧,否则灭菌时易使冷凝水进人袋内,形成水袋,使栽培失败。 五、灭菌。 采用蒸气灭菌,根据生产量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锅炉,家庭栽培,可用铁桶改制成蒸气发生器。 改制时在铁桶的一侧割开一个口,并用直径为 2厘米的钢管从开口处插入桶的另一侧,再将开口与钢管接触处焊严密。 在开口的同一侧的不同位置开一个 4 厘米的口,并用一根 4 厘米的短钢管(稍插入桶壁即可)与开口焊接严密。 2 厘米管作加水管,4 厘米管作排气管,用砖砌成灶,将桶座在灶上,桶内加水后即可于灶内烧火,使蒸气产生。 灭菌中间须经常加水以免将桶内烧干。 六、接种。 接种人员 4、进入接种室后首先用 75的酒精棉球仔细擦洗手一遍消毒,然后每 3 人一组,一人从瓶内挖出菌种,两人解袋、扎袋。 每袋两端接人红枣大小菌种 23 块即可。 操作时,动作要迅速。 一次性将所有菌袋全部接完,操作期间不可随意出入,否则需要重新熏蒸灭菌后才可再操作。 接种时不可有漏接现象发生。 七、持温度在 2528。 前5 天不要通风,棚内可利用增光或遮光的方法增降温度,增光时袋堆要用黑膜或草帘遮光。 5 天后,可利用外界温度较适合时适量通风,保持培养环境的空气湿度在 70以下。 B经过 4050 天的培养,菌丝发满袋后可转入出耳管理。 八、选择在棚内,可在棚内作成 15 厘米宽,1520 厘米高的小土埂,土埂间距 5、80 厘米,在室外也可按这种方式作成土埂,如在硬化的地面,可按上述距离铺一层砖即可。 B菌袋开口。 准备好场地后,就可对菌袋割出耳口。 先将菌袋用 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 02克霉灵溶液清洗袋的表面,然后用锋利的刀片在两端分别划开46 个“V”形口,口的上部直径为 2 厘米。 C菌袋摆放。 划口后将菌袋平放于土埂上,袋与袋间距 58 厘米,中间用土填实,如系硬化地面,可不填土,填土的要在袋的上部也加上 23 厘米厚的土层,然后按第一层摆法摆好第二层菌袋。 不填土的要在第一层袋上摆上 2 根直径 23 厘米的小竹杆,然后放第二层菌袋。 这样,依次摆放 68 层。 最后在土堆近处铺设一层地膜,以防止喷水时土粒溅到耳片上。 D。 出耳前的管理。 摆放菌袋后,3 天内不要喷水,露天出耳时遇到雨天可覆盖地膜。 棚内保持较强的光线,以刺激耳芽分化,露天栽培可用竹杆搭设弓架,并覆上遮阳网遮荫。 3 天后,视天气情况每天喷水数次,保持环境湿度8595,棚内保持湿度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内部空气清新,温度控制在1525范围内,最高不要超过 28。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