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饲麦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内容摘要:

1、 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黑饲麦 1 号(原代号 02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与波兰专家选育而成的。 2005 年 12 月 9 日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黑饲麦 1 号为粮饲兼用饲料型黑麦新品种,其籽粒产量比普通小麦高 20%以上,品质次于小麦高于青稞主栽品种,茎叶产量和营养品质都高于普通小麦和青稞,是各类牲畜均喜食的优良饲草。 1 选育过程1999 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与波兰专家(波兰利用普通小麦 0)与波兰黑麦 行易位合作研究而产生新品系;2000 年从波兰带回黑麦易位系第二代,于当年 10 月 12 日在本院作物所温室播种加代,该品系表现偏春和偏冬性两种类型。 2001 年 2、在院作物所温室内稀播偏春性的株系。 2002 年在院作物所试验田种植,当年代号 0216;同年7 月 9 日至 24 日,波兰专家来院指导作物分子标记检测研究工作,对该品系田间随机取样(5 株)进行分析,结果均显示含 0。 2 粒产量 2003 年区域试验结果,三点次平均单产 顷,比对照品种乐麦 5 号春小麦增产 2004 年区域试验结果,顷,比对照品种互助红春小麦增产 2004 年生产试验结果,4 个点次全部增产,单产为 顷,比对照(当家品种)平均增产 2005 年生产试验结果,6 个试验点次 5 点次增产,顷,平均比对照品种饲料麦 0218 增产 草产量在青海省农林科院籽粒单产最高达到了 顷、 3、其干草产量 20250顷,比对照小麦品种(青春 144)籽粒增产 干草增产3000顷。 2005 年在湟源县日月藏族乡乙细村(5 户)、克素尔村(14 户)共种植 顷,平均产籽粒 顷,干草 13500顷,比当地小燕麦增产籽粒 顷、干草 75000顷。 成熟时茎秆黑饲麦 1 号黄绿色,而普通小麦枯黄色。 若只生产牧草,一年割一次最高可收鲜草 4500058500顷,一年割二次(抽穗初期割后等分蘖长高后再割鲜草)最高鲜草产量 75000顷。 2005 年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克素尔村在干河滩地试种该品种 顷,一年割一次,于 8 月 5 日收割测产,鲜草产量折合 52500顷。 3 物学特征黑饲麦 1 号属春性中晚 4、熟黑麦品种,生育期 1232 天。 型紧凑。 幼苗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最高总茎数 1015 万个/公顷,成穗数 570 万个/公顷。 穗纹锤形,粒数 ,千粒重 粒长锥形、粉质、黑色、饱满,籽粒容重。 种抗性经专家组鉴定,黑饲麦 1 号耐旱、耐寒、耐青干能力强,高抗盐碱。 没有发现条锈、叶锈、秆锈、白粉病、赤霉病。 质分析 2004 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测试中心分析:黑饲麦 1 号籽粒粗蛋白质(干基)粗淀粉(干基)湿面筋 27%,接近本地普通春小麦;成熟后的茎秆粗蛋白质(干基)含量 可溶性糖(干基)而本地普通春小麦成熟后的茎秆粗蛋白质(干基)含量 此,黑饲麦 1 号的茎秆属优质饲草。 4 栽培 5、要点经多年多点试验和生产示范,黑饲麦 1 号在青海省海拔 22002500m 的山旱地为种繁适宜地区,可割一次鲜草后再收一次籽粒,如果抽穗期割鲜草后再等收籽粒,成熟期延迟 3545 天;在海拔 26002850m 的地区为饲草种植区,可收一次鲜草和不完全成熟的籽粒。 该品种分蘖力特强,根系发达,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播前施有机肥6000090000顷,纯氮 90135顷,五氧化二磷 90135顷,纯钾 3060顷,氮、磷、钾比为 11种期为 3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播量 225263顷,播深 45苗 45000004800000 株/公顷;总茎数 975000010500000 株/公顷,保穗 52500005700000 个/公顷。 若收两次鲜草或收一次鲜草后再收一次籽粒,在第一次收草后及时浇水,并追施纯氮5583顷。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