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腐病影响甘薯产量及品质内容摘要:
1、年 7 月,农业科技人员在对甘薯生产检查时发现,由于受到温度、湿度等方面的影响,北京地区小面积发生甘薯根腐病,田间表现的症状较严重。 甘薯根腐病又称烂根病或烂根开花病,属于甘薯的三大病害之一。 近几年主要发生在华北、华东等甘薯主产区。 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可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 发病轻时减产 12 成,发病较重时减产 45 成,严重时植株根茎部变黑、腐烂,地上部生长停止,可造成绝产绝收。 甘薯根腐病在育苗期和大田生长期均可发病。 苗期表现是在吸收根尖端或根部出现褐色病斑,不断腐烂,导致地上部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出苗晚,出苗率低。 大田期先为害幼苗,由须根顶端或中部开始,局部变黑坏死后扩展至整个根部变黑 2、腐烂,使地下茎形成丛裂病斑,皮下组织疏松;地上部秧苗节间缩短、矮化,叶片发黄、干枯,发病轻的可继续生长,但开花较多,因消耗过多营养对地下块根生长不利,使产量下降,收获后的病薯块表面粗糙布满大小不等的黑褐色病斑,造成商品率降低;发病严重的植株地下根茎变黑腐烂、地上部叶柄缩短、叶片小且黄,并由上而下干枯脱落,只剩下 23 个嫩叶,随后地上部停止生长,直至主茎干枯后死亡,导致绝产绝收。 甘薯根腐病的传播途径主要由土壤、种苗及栽培管理措施等。 病菌主要集中在土壤耕作层,通过沟灌浇水、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措施将病菌传播到健壮的植株上;病菌通过猪、羊等过腹后仍能致病;田间遗留的病残体也是初侵染源;种薯、种苗是远距离传播的途径。 甘薯根腐病发病条件,温度范围 2129 摄氏度,最适温度 27 摄氏度;土壤含水量 10以下,对病害的发展有利;沙土地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植株长势弱而发病严重;连作地块因病菌基数大而发病严重;不同品种的抗病性也有明显差别。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徐薯 18、徐薯 2 号、烟薯 3 号、红心王等;严格植物检疫,不从疫病区调运种薯、种苗,培育无病种苗;清洁田园,将病残株带出甘薯地块后深埋;增施不带病菌的有机肥;犁地时深翻耕作层;春薯适期早栽,春薯、夏薯栽后都应浇一次水,栽插时使用高剪苗;连作地块应与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作物轮作。 专利查询。根腐病影响甘薯产量及品质
相关推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战胜国为了缔结和约,在巴黎召开会议。 巴黎和会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对战败国德国等作出处理。 ABC是战胜国,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1945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场景。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
1、理补充各种营养,是提高食用菌产量的一条有效措施。 但是,补充不当也会适得其反。 因此,给食用菌增加营养时应注意以下技巧:一、讲究补充方法。 给食用菌补充营养的方法有喷洒、灌注和浸泡。 最常用的方法为配制一定浓度的营养液,结合补充水分在菌床、菌块上喷洒。 在幼蕾期喷洒时,要注意将营养液喷在无菇处或小菇蕾附近,喷后用清水淋洗子实体。 喷洒营养液最好在落潮时进行。 对菌块和椴木还可采用浸泡法补充
“萝卜快了不洗泥”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 “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 无法让人永久记住。 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惜力,不怕费事。 甚至费尽周折没有收获也无怨无悔,不轻言放弃,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艰苦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 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自己的行业干了 35年,“在车间里
1、- 12 如何制定可操作性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改革方案- 13 针对不同业务发展战略和企业自身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组织管理方案- 14 - 业的组织结构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和调整(1)简单组织松散不规范领导危机内部秩序危机企业战略变化经营环境变化(2)功能型组织规范集权(3)事业部型组织授权、协调(4)创新部型组织优化、协作专制危机 / 控制危机失去活力的危机单一产品 /区域市场多元产品
2、生。 现介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发生以及对环境和人员的控制,降低或消除病虫害的发生,稳定产量,提高商品性状。 重病害的发生和防治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主要原料为木屑、玉米芯、米糠、麸皮等,这些原料也非常适合霉菌和细菌生长,其生长速度比食用菌菌丝的生长速度要快。 特别在完全封闭的培养和栽培环境中,创造了食用菌生长的最佳温度和湿度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有利于许多有害微生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