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木林人工促进省力化封山培育技术内容摘要:

1、水市是香菇栽培技术的发源地,香菇在丽水栽培至今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 传统的椴木香菇生产对树种和环境都有严格的要求,不会对森林造成较大的破坏。 但是,随着 21 世纪 80 年代香菇代料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香菇生产在我市得到空前的发展,年产规模已达 5 亿袋,年创产值 16 亿元,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使山区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但是,随着代栽香菇量的不断扩张,过量地消耗了森林资源,年耗杂木 70 万平方米,造成了森林资源,特别是阔叶树资源日趋匮乏,一些乡镇甚至已经枯竭,严重地影响了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 20 世纪 90 年代始开展了菇木林经 2、营技术研究,经过了多年的调查、试验、研究,建立了人工造林和封山改造培育菇木林基地,其中阔叶残次林改造后进行封山培育,4 年上层木平均高 均胸径 6 年可皆伐,可产菇木鲜重90t/公顷。 据测算,人工促进封山培育 10 年总投资 1000 元/公顷,可产菇木161t/公顷,产值 32200 元/公顷,投入产出比为 1工促进封山培育菇木林不仅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而且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具有良好的作用,可成为当前培育菇木林的重要途径。 目前,全市已经建立菇木林人工封山培育示范基地 350 公顷,辐射推广 1500 公顷,现将有关技术报导如下:1 林分选择适宜人工促进封山培育菇木林的林分主要有两种。 一 3、种是阔叶林采伐后,由于人为的干扰,不断地拔大毛形成的残次阔叶林;另一种是荒山经过封山育林形成针阔混交林。 阔叶树较多的林分,一般都可以改造成菇木林。 目前,全丽水市可以人工促进封山培育菇木林的林地有数万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庆元、龙泉、景宁、遂昌等地。 但是,要想使改造后的林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选择好林地,并根据立地、交通等条件连片建立生产基地。 地条件好立地是菇木生长的基础。 由于菇木树种生长迅速,对林地的要求高。 一般可选择土层较为深厚,肥力足,光照条件好的林地,集中建立菇木林培育基地。 通便利交通便利是封山改造培育菇木林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菇木林生长量大,大量的菇木需要运输,交通 4、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菇木的运输成本。 封山改造成菇木林的林地一般应选择交通便利的地区,以利菇木的运输,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菇木人工促进封山培育的经济效益。 木幼树或可萌芽的伐桩多封山改造成菇木林的林分,一般要求有菇木树种幼树或可萌芽的伐桩密度在3000 株(丛)/公顷以上,且分布比较均匀。 菇木幼树或伐桩是封山改造菇木林的前提,幼树或可萌芽的伐桩过少,一般很难成林。 据试验:马褂木、南酸枣、山杜英、拟赤杨、白栲、枫香、桤木、胡枝子、槐树、银荆、甜楮、光皮桦、枳具、野香椿、毛红椿、麻栎、木荷、米楮等都是袋栽香菇的理想树种,出菇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 55%85%,特别是白栲、枫香、杜英、南酸枣等萌芽力强,能速 5、生形成萌芽林,是人工促进封山培育菇木林的首选目的树种。 2 向劈山选择好培育菇木林的林地后,应进行劈山清理,抚育管理。 是砍去不适宜的伐桩或幼树。 劈山时伐桩高度尽量低,以减少萌芽,降低萌芽条的竞争力。 劈山应按以下原则去留幼树或伐桩:留优去劣。 保留优良的菇木树种作为目的树种,砍除不能种菇或种菇产量低品质差和生长缓慢的劣等树种。 去密留疏。 为促进优良菇木树种的生长,要保留合理的密度,砍除过密的丛生植株。 根据林地的生产条件,每公顷保留 50008000 丛,600012000 株。 在目的树种密度不足的地方,也可留一些非目的树种。 去弯留直。 对于主干弯曲、倾斜、顶端优势不明显、有严重的机械损伤等缺陷的目的树种 6、幼树,虽大,但只要不是在空档位置也把它砍除,而保留虽小但健、直的目的树种。 去小留大。 在砍除过密的目的树种时要做到去小留大,促进菇木快速成林。 去衰留壮。 有病虫害及生长衰退的目的树种,虽在较稀处,也要砍除,以利于附近其它幼树的生长及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植林地经过清理之后,遇较大的林中空地时要及时补植。 补植的菇木树种应优先选用速生树种,如南酸枣、杜英、麻栎、马褂木、实生锥栗、银荆、枫香等,并做到适地适树栽培。 一般可挑选壮苗,于定向劈山后补植。 为了提高补栽树苗的竞争力,可挖大穴,挑壮苗,春季早栽。 经过补植和抚育,最终保留的菇木 株/公顷,形成合理的林分密度。 育林分经定向劈山、补植后,一般经过 23 次抚 7、育即可郁闭成林。 抚育主要是砍去影响菇木生长的藤刺和杂灌,促进菇木的生长。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深挖施肥,由于深挖施肥成本过高,将严重影响菇木人工促进封山培育的经济效益。 3 封山管理人工促进封山培育的菇木林经定向劈山抚育,设立防火带后应立即进行封山,加强护林管理,以免遭人为破坏,保证菇木林的正常生长。 菇木林的封山管理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订完善规章制度通过法规、乡规民约等形式,规范群众,从法律、制度上保障封山抚育的顺利进行,防止人为破坏。 同时,加强林政管理,严禁上山放牧、砍柴,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立封山警示设施可在林区设立封山管理警示牌,制作张贴植物保护、森林防火标语,充分发挥法规的警示作用。 通过宣传发动,提高群众护林防火的意识。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铁丝网等森林防护设施,确保林分不受破坏。 立健全护林网络在集中连片建立菇木林的区域,乡、村、林地要落实专人负责,齐抓共管,形成完整的护林网络,严防林农相互盗伐。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