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20xx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 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这是陈寅恪为好友王国维写的铭文。 很多人认为名为纪念王国维,实则是陈寅恪的“夫子自道”。 或许,学术上的陈寅恪可以被超越,但是,精神上的陈寅恪很难被超越。 (原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的开头提到了士人的最高境界:“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 ②陈寅恪在“文革”受难的时候,其为王国维撰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铭文的纪念碑被推倒扔进清华校河 ,无意中竟躲过了一劫。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陈寅恪 在外留学多年,在哈佛大学、柏林大学等欧美一流名校学习过,却连个学士学 位都没有获得,这是件遗憾的事情。 B.陈寅恪在健康受损的境况下还坚持在两个系开课,表现了他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 C.旁人认为凭陈寅恪的记忆力和学识,根本无须备课,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 在陈寅恪写 给傅斯年的信中能体现他备课的认真与辛苦。 D.陈寅恪上课只讲未曾有人讲 过的内容,表现了他的自信,展现了他的实力,更多的是 背后艰辛的付出 ; 从他的教学境界看,他自诩教书匠实在过谦。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 和技巧 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季羡林评价陈寅恪的语言水平达到了 “泛滥无涯 ”的地步,既有惊叹赞赏,又暗藏批评: 多而不精。 B. 文章第三段,引用了陈寅恪挚友吴宓和一向盛气凌人的傅斯年所说的话,从侧面烘 托出陈寅恪学问之广博,令人敬服。 C.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陈 寅恪 写的铭文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 先生 之学说,或 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意 在体现 陈 寅恪 对王国维的敬佩。 D. 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通过大量的材料,充分地表现出陈 寅恪 记忆力强、知识面 广的特点。 9. 如何理解陈寅恪 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主张。 请结合文中所写的 陈寅恪生平事迹 作分析。 (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须陀,弘农阌乡人也。 性刚烈 ,有勇略。 弱冠 . . 从史万岁讨西爨,以功授仪同,赐物三百段。 炀帝 嗣位 . . ,汉王谅作乱并州,从杨素击平之,加开府。 大业中,为齐郡丞。 会兴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属岁饥,谷米踊贵,须陀将开仓赈给,官属咸曰:“须待诏敕,不可擅与。 ”须陀曰:“ 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 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 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 ”先开仓而后上状,帝知之而不责也。 明年,贼帅王薄聚结亡命数万人,寇掠郡境。 官军击之,多不利。 须陀发兵拒之,薄遂引军南,转掠鲁郡。 须陀蹑之,及于 岱山 . . 之下。 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 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须陀追之,至临邑,复破之,斩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 时天下承平日久,多不习兵,须陀独勇决善战。 又长于抚驭,得士卒心,论者号为名将。 薄复北战,连豆子贼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众十余万攻章丘。 须陀遣舟师断其津济,亲率马步二万袭击,大破之,贼徒散走。 既至津梁,复为舟师所拒,前后狼狈,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 露布 . . 以闻。 帝大悦,优诏褒扬,令使者图画其形容而奏之。 其年,贼裴长才、石子河等众二万,奄至城下,纵兵大掠。 须陀未暇集兵,亲率五骑与战。 贼竞赴之,围百余重,身中数创 ,勇气弥厉。 会城中兵至,贼稍却,须陀督军复战,长才败走。 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 转荥阳通守。 时李密说让取洛口仓,让惮须陀,不敢进。 密劝之,让遂与密率兵逼荥阳,须陀拒之。 让惧而退,须陀乘之,逐北十余里。 时李密先伏数千人于林木间,邀击须陀军,遂败绩。 密与让合军围之,须陀溃围辄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陀跃马入救之。 来往数四,众皆败散,乃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 ”乃下马战死。 时年五十二。 其所部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三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薄恃骤胜 /不设备须陀 /选精锐 /出其不意击之 /薄众大溃 /因乘胜斩首数千级 /薄收合亡散/ 得万余人 /将北度河 B.薄恃骤胜 /不设备 /须陀选精锐 /出其不意击之 /薄众大溃 /因乘胜斩首数千级 /薄收合亡散 / 得万余人 /将北度河 C.薄恃骤胜 /不设备须陀 /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 /薄众大溃 /因乘胜斩首数千级 /薄收合亡散/ 得万余人 /将北度河 D.薄恃骤胜 /不设备 /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 /薄众大溃 /因乘胜斩首数千级 /薄收合亡 /散 得万余人 /将北度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 “弱冠 ”。 后因称男子年龄二十岁左右为 “弱冠 ”。 B.嗣位指继承君位,嗣即继承,接续,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C.岱山即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古称西岳,为五岳之一,又名岱宗,岱岳,古代帝王常到此祭祀天地。 D.露布指檄文、捷报类军旅文书,泛指布告、通告;也指官府间不加缄封的文书。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张须陀战功累累,多次因功加官受赏。 他跟从史万岁讨伐西爨,凭军功拜任仪同将军; 随杨素平定汉王作乱,加任开府;击败王薄后,皇帝不但下诏赞美表扬,还命令使者画出须陀相貌来进奏。 B.张须陀能心系百姓,冒死帮助百姓。 他担任齐郡丞时,正遇上战争,致使百姓失业, 再加上饥荒,粮食价格飞涨。 他不顾下属反对,不等皇帝下令就先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然后上表。 C.张须陀勇决善战,能以少胜多。 他两次均击败王薄并俘获大量战利品,其中第二次率 两万骑兵步兵 大败王薄十几万大军;在和裴长才的战斗中更是亲率五名骑兵打败了对方两万兵众。 D.张须陀作为一名将领,能为下属拼命,很得军心。 在荥阳之战中,他中了李密埋伏, 自己已突围而出,看到士兵不能全部冲出包围,又多次跃马进入包围解救他们,下马战死后,士兵为他悲痛不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 1)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 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 ( 2)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虞美人 周邦彦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14.下列对本 词 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词的开头 两句描绘了细雨蒙蒙、洒满池塘、点落在萍面上的迷人春景,一个 “看 ”字,把人与细雨、浮萍联系起来, 以乐景反衬主人公内心的愁苦。 B. “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一句,表面点明已是黄昏时分,也暗含了光阴飞快、即将别离的深层意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