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薯间作高效种植技术内容摘要:

1、薯间作是指在幼龄果园或高枝换优果园在封行之前,利用行间空闲土地和光热等资源适于间作套种的客观条件,栽种甘薯。 可使同等条件下水肥、光热资源利用的协调性以及病虫杂草防治得到互补优化。 对果树的水肥高投入,可以提高甘薯对资源的利用率及其产量和品质。 甘薯的栽培特别是保护地甘薯栽培,抑制了果树地内杂草的生长,又利于果园的保水保肥。 实行果薯间作,重点要考虑到在不影响果树正常生长发育的同时,引入甘薯栽培,甘薯的栽培即要获得高产优质高效,又要与果树生长相互协调,与常规的甘薯栽培各有异同,主要的技术内容有:1、果、薯用地的合理分配:根据果树树龄和生长势合理安排果薯用地比例。 以 53m 规格梨树为例:新植果圆 13 2、年果树行间除去水渠及人行道以外,有 4m 行间可利用。 按 80100垄,可种 45 沟甘薯,随果树树冠发育逐年缩少甘薯用地。 到了果树结果初期,为了便于管理果树,甘薯只种 2。 不同树势 67 年为适套期.。 速生类果树如桃、杏、李子等株行距小,封行早,应减少甘薯行数。 成年果树进行高枝换优时,因种植规格不同,为保证甘薯密度可适当减少甘薯行距到 70套期为35 年。 2、深耕地、浅作沟、多施肥:在果树根糸区域外适当增加耕地深度达 0、3m,并增加基肥用量,在 2 方优质有机肥的基础上,另外加50:P:K=8:7:10)的甘薯专用复合肥。 地膜复盖保护栽培的地块,底墒不足时,盖膜前一定要浇水造墒后再起垄盖膜 3、。 甘薯垄高 2025顶可以适当加宽利于根系发育。 3、适当提高密度:通过稳定行距,缩小株距(2023增加甘薯扦插密度 810%,发挥甘薯匍匐生长与果树直立生长相互协调的关系,协调两者地上与地下,不同高度的空间关系和不同生长高峰的时间关系,实现双高产。 4、地膜覆盖技术:年生产单季薯采用单层覆盖,用800900、0050、008格地膜全沟覆盖。 早熟双季薯采用双层覆盖,双层覆盖是在单层覆盖基础上,附加支架拱棚,跨度 等。 地膜覆盖不但利于保墒缓解地下水源紧张的矛盾,而且利于对病虫杂草的综合防治,是果薯间作套种的重要技术环节。 5、品种的合理布局:早熟双季薯或果树树龄较大时甘薯以选择速生早熟品种为主,如豫薯 10(红心王),减少共生期和甘薯生育期,利于实现双季栽培。 中晚熟栽培和树龄较小的以优质高产品种为主,如“遗 138“。 特殊栽培依用途不同选用京薯 17 号、遗 190 等品种,分别按烤食型、水果型、淀粉型,保健型、饲料型等几大类的不同应用方向决定。 6、适时收获:由于甘薯成熟和采收没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只要薯块形成并有了一定的产量就可采收。 作为商品生产,根据市场信息可随时收获。 果薯间作,甘薯要注意适时早收。 适时早收可以减少对果树技条、叶片、根糸的损伤,对果树起到养护作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