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肉牛引进推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望。 在抓好橡胶产业化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企业发展新路子,谋求企业新的经 济增长点。 本项目前景广阔,市场空间较大,项目的实施,不但能带动屠宰、肉类加工、皮革加工及运销等二、三产业的发展,还能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另外,畜牧业和饲草业的发展,畜产品的生产,将很好地保护和培育土壤肥力,促进生态农业的建立,使种植与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除了良好的政策外,具备良好的商品肉牛养殖条件:一是具有比较丰富多样的草山饲料资源和地缘优势;二是现有近 8000 亩的荒山和天然草场可供肉牛的放养和种植牧草;三是党委领导班子的高度 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给项目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正文 第 9 页 共 38 页 此外,本项目在良种肉牛引进、饲养技术、疫病防治等方面依托于XX 畜牧局和 XX 县畜牧局。 XX 自 1996 年实施牛冻精改良技术以来,有效扩大良种覆盖面、提高牛群质量和数量、促进了本州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先后引入西门塔尔、安格斯、短角、么拉等 8 个国外优良种牛冻精,采用先进的人工授精技术在全州 8 县 69 个乡镇全面推广牛冻精改良,到 20xx 年, XX 牛冻精改良站点已有 102 个,配种数 45615 头,产下杂交犊牛 12321 头。 20xx 年州政府决定投资 1000 万元实施《 XX 牛冻精改良站点项目》建设,计划改扩建州级牛冻改中转站 1 个,新建 8 个县级液氮中转站(中转站建在各县品改站或畜牧站)和 300 个牛冻改配种点,旨在建立和完善全州牛冻改站点网络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加快牛冻精改良步伐,扩大良种覆盖面,推进养牛业的提质增效和产业化发展。 除冻精改良外,州、县畜牧局在疫病防治方面也有着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多年的经验,对当地常见的牛疫病可以进行及时处理和预防。 因此,项目在种源、疫病防治方面都有技术保障。 从以上分析,本项目的建设在政策、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等各方面都具备可行性。 正文 第 10 页 共 38 页 3 市场分析 从 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看,优质肉牛开发前景看好。 首先从国内市场情况看,随着扩大内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在肉食方面已不再过度集中在猪肉上,而是需要更多优质的牛羊肉,尤其是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兴起,诸多旅游景点对牛肉,特别是高档牛肉的需求与日俱增。 因此,尽管我国牛肉产量增长较快,且价格与产量并行增长,但仍然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要,产品较短缺,特别是高档牛肉更为短缺。 近几年,我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一些优质牛肉来满足国内高级宾馆、饭店和其他高收入阶层的消费。 此外,肉牛出口潜力大。 我国的周边国家 及地区是牛羊肉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 随着我国牛羊肉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营销网络的不断健全,对东南亚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出口潜力巨大。 XX 充分利用与“两广”、昆明、海南接近的区位优势,大力扶持发展营销中介组织和运销大户,开拓外地市场,搞活流通,从而推动生产发展,确保畜牧业增产增收。 采取资金、税收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鼓励、支持州内外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参与畜产品流通。 全州涌现出近千人的“畜禽产品经纪人”和“运销大户”活跃在城乡市场上,畜产品成为 XX 的一大优势拳头产品。 全州每年外销昆明、“两广”和海南等市场的活畜 禽总数达 300 多万头(只)。 XX 实施牛冻精改良科技推广工作以来,推进了养牛业的提质增效和产业化发展。 20xx 年全州牛存栏达 万头,出栏肉牛 万头,其中销往广东、广西和昆明等市场的肉牛达 7 万头左右。 本项目依托 XX县畜牧局,项目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市场。 正文 第 11 页 共 38 页 据《中国牧业通讯社》提供的全国牛肉价格信息: 20xx 至 20xx 年 2月份的每公斤牛肉价格分别为: 元、 元、 元、 元、 元。 20xx 年 2 月份牛肉价格与 20xx 年 2 月份相比上涨了 %,其中仅 20xx 年 1 月到 2 月之间上涨了 %,上升幅度明显加大,养牛已进入盈利区域。 正文 第 12 页 共 38 页 4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 根据目前当地出栏肉牛体重( 500kg),项目培育肉牛(成年牛、育成牛、犊牛)平均体重按 300kg 计算,肉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按体重的 %计算(包含饲料运输、储存与饲喂过程中的部分损失),则每天每头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为。 另每头牛每天平均需要精料 ,按精料的干物质含量为 89%计算,粗饲料(风干)的干物质含量平均按 65%计算,则每头肉牛每年的粗饲料采食量约为 5000kg。 项目区有丰富的草山 资源,目前可直接利用的草山面积约为 5000 亩左右。 根据当地草山情况,按每 25 亩可饲养一头牛计算,可养 200 头肉牛。 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情况,本项目利用荒坡地新建优质牧草种植地1000 亩,牧草地按平均每亩年产优质牧草 2500kg 左右计算,可产优质牧草 2500 吨,可养牛 500 头。 另外还可利用项目区冬季农闲田种植牧草。 利用农作物秸秆氨化为肉牛提供秸秆氨化饲料,项目区每年可提供秸秆 500 吨进行氨化,可养牛 100 头。 从以上计算,项目区目前肉牛养殖最大容量为 800 头,能充分满足本项目 600 头的养殖规模。 根据 畜牧业发展的近期规划,结合以上计算、目前市场情况及项目建设地的基础条件,确定本项目建设规模及目标为: 建设 600 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分布于 7 个山区生产队。 其中:新寨 100 头,偏马 100 头,干田 100 头,那马 100 头,双合地 100 头,达比河 50 头,新城 50 头。 项目建成后年出栏优质肉牛 400 头。 正文 第 13 页 共 38 页 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引进良种肉牛牛犊(已改良) 600 头、新建牛舍 1800m饲草生产基地建设 1000 亩及防疫体系建设。 良种肉牛引进 项目拟从 XX 县畜牧局引进经冻精改良的西门塔尔、摩拉和短角黄牛等良种肉牛牛犊 600 头。 牛舍建设 项目新建牛舍共 1800m2,分为 7 座,分布于项目涉及的 7 个养殖点(生产队),其中:新寨 300 m2,偏马 300 m2,干田 300 m2,那马 300 m2,双合地 300 m2,达比河 150 m2,新城 150 m2。 牛舍为砖木结构。 饲草生产基地建设 项目利用荒坡地建设饲草生产基地 1000 亩,分布于项目涉及的 7 个生产队。 其中:新寨 160 亩,偏马 160 亩,干田 160 亩,那马 160 亩,双合地 160 亩,达比河 100 亩,新城 100 亩。 防疫体系建设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最终的效益,项目拟建畜牧防疫体系,在项目涉及的 7 个生产队设置防疫点(畜牧兽医服务点),在场部设置防疫站(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 项目的防疫体系及服务依托 XX 县畜牧兽医站。 产品方案 项目的产品为优质肉牛,项目建成后每年出栏优质肉牛 400 头,并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肉牛养殖及畜牧业的发展,填补养殖业的空白,并逐步把畜牧业建成的一项支柱产业。 正文 第 14 页 共 38 页 5 场址条件 地点与地理位置 位于云南省 XXXX 县东南边陲,地处北纬 22176。 92′ ~23176。 02′,东经 104176。 77′ ~104176。 87′之间,坐落于老山和八里河东山之间,地处国家级天保口岸,距 XX 县城 40km,距 XX 府文山县 120km,距省城昆明480km,南部与越南的河江省接壤。 项目 7 个点散分于场区范围内。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内土地主要为胶园、果园、耕地和荒草地。 地形、地貌条件 场区在盘龙河下游,为中山峡谷地貌,谷底海拔 167m。 有两级剥蚀阶地,一级阶地不很发育,相对高度 20 m ~30m,二级阶地沿河呈带状分布,相对高度 50 m ~100m。 河谷东西两侧地形不对称,河西多为山前残 丘。 气候条件 项目区气候属北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适中。 全年基本无霜,相对湿度较大,年均温 ℃,最热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 ℃,最高温度 42℃,最低温度 ℃。 年降雨量 1392mm,相对湿度 86%,干燥指数 ,年日照时数 1182 小时。 平均风速。 强冷冬有一定寒害。 土壤条件 项目区内土壤以砖红壤为主,成土母质多为石灰岩及其他变质岩。 正文 第 15 页 共 38 页 土层深厚,肥力中等,砖红壤园林土代表剖面有机质含量 ~%,全氮含量 ~%, ~。 交通运输条件 省道平船公路(平远街至船头)过穿过境内,与越南 2 号国道相接。 沿中越公路及越南泸江路距清水镇 3km。 各项目点均有公路相连并与省道相通,交通运输较为方便。 场址选择 项目建设选择在的新寨、偏马、干田、那马、双合地、达比河、新城 7 个山区生产队进行。 这 7 个山区生产队拥有总人口 243 户 899 人,占全场总人口数的%,其中:在职职工 82 人,占 %,其他从业人员 256 人,占%。 高山生产队有国土总面积 亩,占全场国土总面积的 %,其中 :热作地(肉桂) 840 亩,占全场可耕地面积的 7%,杉树 754 亩,占可耕地面积的 6%,橡胶 亩,占全场橡胶总面积的 %。 生产队因受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土地资源不能发展橡胶产业,以发展热带水果、肉桂等热带作物为主,但由于气候环境条件、技术以及市场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不显著。 高山队职工群众贫困面大,与沿河橡胶生产队之间的贫富差距较大。 结合实际情况,将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这 7 个山区生产队,这也是山区生产队职工群众的迫切需要。 正文 第 16 页 共 38 页 6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技术方 案 技术方案选择 项目主要涉及肉牛饲养、人工饲草生产技术。 肉牛饲养 目前项目区周边的大部分农民养牛仍然沿袭自然放养习惯,以草换肉,受草地面积限制及每年冬春枯草季节影响,加之管理工作跟不上,体质消疲,生长速度缓慢,养殖经济效益差。 拟建项目采用肉牛持续育肥和架子牛育肥相结合的方式。 持续育肥是指从牛的品种选择开始,繁育优良肉牛品种,犊牛断奶后即进行育肥计划,育肥肉牛被饲以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使肉牛一直保持很高的日增重,直至达到屠宰为止。 这种育肥方式的优点是,便于根据肉牛的营养需要和生长特点调控肉牛 的生长,包括肌肉、脂肪等多项牛肉质量指标,满足市场对牛肉质量的要求。 人工饲草生产 仅靠天然草山的牧草,不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因此,项目需人工种草来补充饲草不足。 项目利用荒坡地、橡胶园保护带和幼龄胶园的行间进行饲草种植,通过综合的农业培育技术如播种、排灌、施肥、除莠等,建立饲草生产基地,一方面提高胶园的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可增加饲草的产量,缓和草畜矛盾,提高饲草的质量,保证项目产品的优质高产。 正文 第 17 页 共 38 页 技术工艺流程 肉牛饲养技术 ( 1)肉牛场的选择和建设 肉牛场选择平坦、背风、向阳、干燥、地势较 高、排水良好的空地,场地水源丰富、水质良好,交通便利,并与主要公路干线保持 500 米以上的卫生距离,有污水及污物处理设施。 ( 2)肉牛品种选择及引进 肉牛品种应选择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品种。 根据 XX 县畜牧局近年来在当地的示范推广,本项目拟引进西门塔尔、摩拉和短角黄牛为饲养品种。 采用冻精改良品种,犊牛从 XX 县畜牧局引进。 ( 3)肉牛育肥 肉牛育肥采用持续育肥技术和架子牛育肥技术相结合。 ① 持续育肥技术 繁育出的小牛,在犊牛断奶后,立即转入育肥阶段进行育肥,直到出栏。 项目采用放牧舍饲持续育肥 技术,犊牛断仍后以喂粗饲料为主,进行冬季舍饲,自由采食青贮料或干草,日喂精料不超过 2kg,至春夏季节在优良牧草地放牧,夜间补饲一定量的青贮、氨化秸秆饲料和少量精料。 持续育肥由于在饲料利用率较高的。良种肉牛引进推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