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科院攻克杂交油菜制种技术内容摘要:

2、励大会。 陈凤祥研究员作为该项目的首席专家出席了表彰大会。 1967 年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市一个农民家庭的陈凤祥,1988 年自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杂交油菜育种研究。 他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首个、也是世界首个杂交油菜品种“秦油 2 号”成功选育,但在全国风行几年之后,由于其高产不能同时兼具优质的原因,推广面积自1991 年开始慢慢滑坡。 如何让杂交油菜做到既高产又优质。 陈凤祥带领油料研究室的科研人员瞄准这个方向。 1993 年他们从杂交油菜的遗传机理中发现了“异常”数据,就这样,一个全新的杂交油菜雄性不育“隐性上位互作遗传假说”诞生了,并据此首创了一套安全高 3、效的杂交油菜育种方法体系,有效解决了杂交油菜高产与优质间的矛盾。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陈凤祥和他的课题组利用这一高效选育及制种方法,育成皖油 14、皖油 18、皖油 22、皖油 25 等 6 个杂交油菜新品种,其中 4 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皖油 14 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并成为农业部重点推广的 6 个优质品种之一。 这些品种制种产量较国内其他杂交油菜增长 1 倍以上,大田种植增产 10%左右,菜籽含油量达 40%多;制种纯度高,安全稳定,抗(耐)病性强,优势明显。 截至 2007 年,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已累计推广近 4000 万亩,农民因此增收 22 亿元以上。 其中,在我省已推广 3700 多万亩。 省农委有关专家认为,随着这项发明的推广应用和研究的深入,将会产生一大批突破性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显著提高我国杂交油菜产业竞争力。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