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新品种 粤引浙-75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引浙 菜用大豆又称毛豆,是我国特有的蔬菜品种之一,不仅产量高、生育期短、营养丰富、风味好、经济效益高,而且还是养地肥田、生态效果明显的水田菜地轮作作物。 菜用大豆富含植物蛋白、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磷、钙、铁等矿物质,还含有大量卵磷脂、异黄酮等抗衰老功能因子,可加工成青豆粉、青豆浆、青豆腐、绿豆奶、青面条及各种膨化小吃,深受海内外消费者欢迎。 近年来东南亚各国的菜用大豆种植和出口发展很快,总面积达万亩,总产量万吨以上。 广东地处南方热带四季大豆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随着市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及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多,选育适宜广东生态环境种植的菜用大豆很有必要。 一、引种筛选过程 2、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从年月起开展菜用大豆资源引进工作。 年春、秋季在本所试验地试种份资源,发现从浙江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引进的品种浙适应性强,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编号为。 年以本省品种英德大豆为对照,进行春、夏、秋季适应性比较试验后,初步肯定了的适应性及其优异的品质性状。 年进行了多点品比试验,期间通过优株和种粒挑选进行繁种,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评价,同时在广州、乐昌、乳源、新丰、茂名、陆丰等地推广示范。 年月定名为粤引浙,同年月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技术认定。 二、引种结果年春秋季在本所试验地、乐昌市农科所、广州番禺区菜科所和广州白云区农科所进行品比试验,以台湾雪豆作对照。 每处理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3、,小区面积平方米。 供试土壤均为壤土或砂壤土,起畦种植,畦高厘米、宽米,种植密度为厘米厘米,每穴株。 播前亩施复合肥公斤,开花后追施磷钾肥公斤。 其它按常规技术进行管理。 试验期间调查各小区青荚、青仁产量和出仁率。 干粒样品由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验检测试中心测定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含量。 、产量表现两年四点春、秋季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粤引浙与对照种台湾雪豆相比,青荚、青仁增产效果显著,增幅分别达到和,出仁率增加。 、主要农艺性状粤引浙于春、夏、秋季种植,播后天发芽,播后天开始进入初花期,花期长达天,播种至青荚采收期天,播种至种子采收期天,属中属品种;平均株高厘米,平均结荚高度厘米,株型抗倒伏,属有限生长 4、型;叶倒卵圆形、深绿色,花白色,鲜荚果翠绿色;青仁扁椭圆形,色鲜翠绿色,粒大,百粒鲜重克,百粒干重克;豆易煮烂,味香而糯,口感佳。 、营养成分粤引浙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达,比对照种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相对增加;脂肪含量较低,为,比对照种()相对降低。 维生素、含量亦分别比对照种低和。 其氨基酸总量达,比对照种相对提高,且氨基酸种类齐全,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较高,占总量的,比对照种增加,表明粤引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 、适应性该品种在的有效积温超过、有效光照时数高于小时条件下均可播种,植株生长结实正常,在广东省内月中旬至月上旬均可随时播种,达到均衡上市的理想效果。 播种宜选择壤土或砂壤土菜田或水田,并应具有良好的排灌条件。 、抗病性在广东省内不同区域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粤引浙对花叶、皱叶病毒病表现高抗;对炭疽病、灰斑病和霜霉病较为敏感,但一般情况下危害不严重;植株偶有豆荚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蚜虫、卷叶虫和跳甲危害。 三、效益分析据年市场销售统计资料表明,粤引浙的售价比本地毛豆高倍左右。 以平均每亩青仁产量公斤计算,每造可创产值元,一年种植造(按折扣算效益),则每年每亩可增收万元,经济效益较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