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优良品种(一)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迎霜 该品种系杭州市茶科所从福云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而成的小乔木型、中叶类无性系良种。 特点: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 3 月上旬,一芽三叶盛期在 4 月中旬;发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强,生长期长,茸毛多,叶黄绿色,持嫩性强,但抗逆性稍弱。 一芽三叶百芽重为。 产量高,红、绿茶兼制,尤其适制名优绿茶。 绿茶品质特征为:香高味鲜浓;所制工夫红茶品质为:条紧乌润,香味鲜浓,汤色红亮。 栽培要点:需适当密植栽种或压低定型修剪高度,并宜种于向阳坡面: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是螨类、芽枯病:适当增施夏、秋肥。 龙井 43该品种系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平阳群体种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 2、选育而成,为灌木型、中叶类无性系良种。 特点:发芽较早,春芽萌发期在 3 月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 4 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强,芽叶纤细,叶色黄绿,叶片薄,叶质软,茸毛多;持嫩性强,抗寒力较强,抗旱性中等,但抗病虫害持稍弱。 一芽三叶百芽重。 产量较高,红、绿茶兼制;绿茶适制烘青、炒青和针形类名优茶,其品质特征:条索细紧显毫,香味鲜浓。 适宜烘青、炒青和针形类名优茶区推广。 栽培要点:宜多采秋茶;秋、冬季进行修剪;注意云纹叶枯病、炭疽病的防治。 菊花春该品种系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平阳群体种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而成,为灌木型、中叶类无性系良种。 特点:发芽较早,春芽萌发期在 3 月 3、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 4 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强,芽叶纤细,叶色黄绿,叶片薄,叶质软,茸毛多;持嫩性强,抗寒力较强,抗旱性中等,但抗病虫害性稍弱。 一芽三叶百芽重。 产量较高,红、绿茶兼制;绿茶适制烘青、炒青和针形类名优茶,其品质特征:条索细紧显毫,香味鲜浓。 适宜烘青、炒青和针形类名优茶区推广。 栽培要点:宜多采秋茶;秋、冬季进行修剪;注意云纹叶枯病、炭疽病的防治。 浙农 113该品种系原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从福云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而成,为小乔木型、中叶类无性系良种。 特点:发芽尚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 3 月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 4 月中旬(一般比“福鼎大白茶”迟 23 天);发芽密度较 4、大,育芽力强,茸毛多,抗逆性强,尤其抗寒性表现突出。 产量高,适制绿茶和名优茶。 绿茶品质特征:色泽绿翠、清香持久、味浓鲜爽口。 由于其抗逆性强,尤适宜在有机绿茶产区推广。 在栽培管理技术上特殊要求。 鼎大白茶又名“白毛茶”。 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 于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已有 100 多年栽培历史。 主要分布在闽东茶区。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较明显,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育芽力、持嫩性强,抗旱性较强,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一芽三叶盛期在 4 月上中旬。 亩产可达 170250 千克。 适制红茶、绿茶、白茶,品质优。 制工夫红茶,条索紧结细秀,色泽乌润显毫 5、,香味醇,汤色红艳,是制“白琳工夫”的优质原料;制烘青绿茶,条紧纫,色翠绿,白毫多,香爽似栗香,味鲜醇,是窨制花茶的优质原料。 锡茶 5 号无性系,灌木型,大叶类,中生种。 9701987 年江苏省无锡市茶叶品种所从宜兴种中采用系统育种法育成。 宜兴、无锡、仪征有栽培。 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里水平状着生;芽叶生育力强,幼龄期高幅增长迅速,成园快: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 一芽三叶盛期在 4 月中旬。 亩产 200 千克。 适制绿茶,香味较鲜爽,品质优良。 江南北茶区。 用扦插繁殖;适当密植,大行距 150 厘米,小行距 25 厘米,采用双行单株种植,亩栽 35004000 株;按常规高度定型修剪 6、,投产后隔数年进行 1次轻修剪:注意防治小绿叶蝉、茶尺蠖。 铁观音又名“红心观音”、“红样观音”。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于福建省安溪县西坪尧阳乡松岩村,已有 200 多年栽培历史。 主要分布在闽南、闽北乌龙茶区。 株中等大小,树姿开张,分枝稀,叶片呈水平状着生;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稀,持嫩性较强;抗旱性、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较强,成活率较高。 一芽三叶盛期在 4 月中下旬。 亩产乌龙茶 100232 千克。 适制乌龙茶、红茶、绿茶。 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条索圆紧重实,色泽乌绿润,香气蘸郁幽长,滋味醇厚回甘,有独特香味,俗称“观音韵”,为乌龙茶极品。 龙茶区。 姿开张,分枝稀疏,幼年期生长较慢,宜 7、选择纯种的健壮母树,剪稿扦插,培育壮苗:选择粘质红黄壤、土层深厚肥沃的园地种植,增加种植密度。 桂红 4 号 (1)产地该品种为广西茶叶研究所新选育品种,是采用广西临桂县宛田乡黄能村栽培的宛田大叶种,通过单株选去育成。 (2)形态特征该品种属小乔木大叶种,树姿开张,5 年生自然树高为 240 厘米,树幅为 242 厘米,节间长 米,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 米,叶宽 米,分枝较密,叶形为椭圆形,叶色绿,光泽性强,叶面微隆,叶缘平直,锯齿浅而疏,叶身平展,叶质柔软,叶尖钝,侧脉 712 对。 嫩芽梢黄绿肥壮,茸毛少;育芽能力及持嫩性中上,一芽三叶长 米,重。 (3)生长特性该品种 3 月下旬萌芽,4 月 8、上旬开采,属晚芽种。 休眠期始于 10 月中下旬,始花期为 10 月下旬,盛花期为 10 月下旬11 月中旬,开花多,结实能力强,种子成熟期为 10 月中旬。 该品种产量中上,抗旱、抗寒性较强 ,但抗橙瘿螨能力较弱。 (4)生化成分及适制性据测定,该品种含水浸出物 茶多酚 33,84、氨基酸总量 、咖啡碱 儿茶素总量 克/克。 用其制作的绿茶色泽深绿、汤色浅亮、嫩香、滋味清爽;所制红碎茶色泽乌润、汤色红亮、香气尚高、滋味较浓爽。 (5)栽培要点1、由于生长势较强,种植前需施足基肥。 2、可用扦插繁殖,愈合生根快,成活率达 95%以上。 3、树冠为半开张,适宜双行双株种植,株行农业技术全集之植,0 厘米15 9、0 厘米,小行距为 50 厘米。 4、夏梢长旺盛,幼苗期应加强肥水供应,使长势更旺盛。 5、幼苗定剪高度第一次为离地面 15 厘米处,率二次和第三次逐次提高 1012 厘米。 6、由于春季发芽稍晚,故可作搭配品种推广。 7、由于抗叶螨能力弱,应注意防治。 黔湄 601(1)产地该品种属无性系品种,原产于贵州湄潭茶叶研究所。 (2)形态特征属小乔木大叶型品种,5 年生自然树高 390 厘米,树幅 255 厘米,树姿半开张,主干围径 24 厘米,最低分枝高度为 22 厘米,分枝密度适中,节间长 米。 叶片半斜上着生,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身平展,叶缘微波,锯齿浅密,叶质柔软,叶尖钝,叶脉 911 对,芽叶绿 10、而肥壮,茸毛多,育芽能力及持嫩性中等,一芽三叶长 米,重。 花瓣 67 片,白色,花冠直径 米,花萼 5片,颜色绿,无茸毛。 (3)生长特性该品种 3 月中旬萌芽,4 月中旬开采(二芽二叶),属中芽种,休眠期为 10 月中旬,盛花期在 11 月上中旬,结实能力强,种子成熟期为 10 月中下旬。 产量高,其抗高温干旱、抗寒及抗病虫害能力均较强。 (4)适制性适制绿茶。 所制绿茶外形条索肥壮、显毫、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鲜灵、滋味醇厚、叶底绿尚亮。 5)栽培要点1、适宜无性繁殖,短穗扦插成活率高;2、苗期生长迅速,成园快,肥培管理要加强,及时定型修剪。 福云 6 号(1)产地原产福建茶叶研究所,是由福鼎大白种 11、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通过单株选育而成。 (2)形态特征该品种属小乔木大叶型,树姿半开张,分技能力强,分枝较密,节间长 米。 叶片多数呈水平状或稍下垂状着生,米,叶宽 米,叶形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叶色绿,光泽性强,叶质柔软,叶面平滑,叶身内折,叶缘平直,锯齿浅而稀,叶尖渐尖,侧脉 911 对。 嫩芽叶绿色;肥壮,茸毛较多,育芽能力强,但持嫩性较差,一芽三叶长 米,重。 花冠直径 米,花瓣 67 片,萼片 56 片,柱头 3 裂,雌蕊高于雄蕊,子房茸毛多。 (3)生长特性该品种 2 月中下旬萌芽,3月上中旬开采,属早芽种。 休眠期在广西北部始于 10 月中下旬,在广西南部始于12 月中旬左右。 始花期为 12、10 月上旬,盛花期为 10 月下旬11 月下旬,结实能力中等,种子成熟期为 10 月下旬。 该品种产量高,抗旱、抗寒、抗病害能力均较强,但易受螨类及小绿叶蝉为害。 4)生化成分及适制性据测定,该品种含水出 茶多酚 氨基酸总量 咖啡碱 儿茶素总量 克/克,适制绿茶和红茶,现主要制绿茶,春季特别适制高档绿茶(扁茶、毛尖茶等)。 制出的毛尖茶翠绿、条索紧细、白毫显露、香气清高、汤色翠绿明亮、滋味醇和爽口。 (5)特点1、再生能力强,适于无性繁殖推广;2、抗性强,幼树生长迅速,成园快,适应性强,可作为主要品种推广,但应注意螨类为害;3、萌芽早,可与部分中、晚芽种搭配种植,以调节采摘高峰期及内质浓度。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