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树冠管理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树修剪茶树修剪是树冠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修剪包括幼龄期的定型修剪、成年茶园的轻修剪和深修剪、衰老茶园的重修剪和台刈。 (1)茶树幼龄期的定型修剪:在茶树幼龄期进行 34 次定型修剪,可抑制幼龄茶树主干的顶端优势,促进腋芽萌发,增加骨干枝数量,迅速形成健壮的具一定高幅的采摘面。 第一次定型修剪在扦插苗移栽后进行。 当移栽苗高达 25厘米以上时,在离地面 1520 厘米处留 12 个分枝,5 厘米时,可留到 5 月中旬。 修剪工具宜用锋利的整枝剪逐株修剪。 只剪主枝,不剪侧枝,剪口要平滑,剪后留柄宜短。 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在翌年春茶萌动前的 2 月下旬3 月上旬进行。 肥水管理条件和生 2、长势比较好的茶苗,也可在旱季结束后的 10 月前后进行。 用整枝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 1520 厘米,剪去上部枝梢,剪后茶树高度为 3040 厘米。 修剪时注意剪去内侧芽,保留外侧芽 ,以促使茶树向外分枝伸展,同时剪去根颈处的下垂枝及弱小分枝。 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进行,若茶苗生长势旺盛也可提前。 用篱剪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 1015 厘米,即离地面4055 厘米处水平剪除上部枝梢,并用整枝剪将根颈和树蓬内的下垂枝、弱技剪去,促进骨干枝正常生长。 通过三次定型修剪后的幼龄茶树,可形成树高4055 厘米、树幅 60100 厘米,具有一定数量的、粗壮的骨干枝层,然后采用“春、 3、夏茶打顶轻采,蓄枝养蓬”的技术措施。 秋茶后进行轻修剪,即在上次剪口上提高 510 厘米,用篱剪剪成平顶形或略带弧形。 经过两年打顶轻采养蓬,在茶树高达 6080 厘米,树幅达 100 厘米以上时即可正式投产,进行成年茶树修剪管理。 (2)成年茶树的修剪:成年茶树需每年进行一次修剪,以保证茶树不断萌发生长较粗壮的新梢。 轻修剪每年进行一次, 一般在秋茶停采后的 10 月中下旬11 月上中旬进行, 但封园较晚的茶园和有冻害的山地茶园,则宜在春茶前进行,且宜早不宜迟,以免推迟春茶开采期,影响春茶效益。 为了控制采摘面,促使茶树发芽整齐,提高产量、鲜叶品质和采茶工效,般用篱剪在原有剪口上提高 35 厘米,修剪 4、宜轻不宜重,否则会推迟春茶开田期,造成春茶减产。 深修剪:每隔 35 年进行一次深修剪,通过深修剪适当降低树势,剪除树冠面上细弱的生产枝,培养健壮树势,提高育芽能力。 深修剪一般在秋茶结束后进行,为了减少当年经济损失,也可在春茶结束后进行。 用篱剪或修剪机剪去树冠上部 1015 厘米处的细弱枝条,再用整技剪清除茶蓬中的弱枝、病技、枯枝及下垂枝。 2茶树的采摘合理采摘是茶叶获得稳产、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采茶就是要根据茶树品种、气候条件、树龄、生长势及不同肥培水平等因素,结合市场需求采摘茶叶,采茶和留养结合,既收茶叶,又能保证茶树正常生长,达到持续高产优质的目的。 (1)幼龄茶树的采摘:在正常肥培 5、管理条件下,经过两次定型修剪后幼龄茶树,在春茶后期树高可达 45 厘米以上,经过第三次定型修剪,茶树高达 60 厘米左右,均可采用“打顶留叶”的方法采荼。 其采留标准是春茶留二、三叶,采一芽一、二叶;夏茶留二叶,采一芽一二叶;秋茶留一叶,采芽一、二叶。 在幼龄茶树采摘过程中应注意“采顶养边、采高养低、采密养稀”的原则。 经过三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树高达 6080 厘米,树幅达 130厘米左右时,即可用成年树采摘措施管理。 (2)成年茶树的采摘:成年茶树应坚持“以采为主、采留结合、及时开采”的原则,才有可能在较长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春茶采名优茶原料,多为单芽,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一叶展,如有 5达到开 6、采标准时即可采茶。 采名茶要求原料细嫩匀整,一般采摘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展或采单芽。 大宗红条茶、绿茶、红碎茶要求原料为中等嫩度,一般以采一芽二、三叶为主及采嫩的对夹叶。 打油茶和六堡茶则要求采基本成熟的新梢和对夹二至三叶。 一般可采用“全年留鱼叶”或“春、夏茶留鱼叶,秋茶留一叶,及时、分批、按标准采留”的方法采茶。 (3)机械采茶:近年来,在我国大型茶场推广试用的采茶机,有双人担架式、机动型、螺旋滚刀切割式采,茶机及水平旋转刀切割式采茶机两种。 这两种采茶机的采摘质量好,操作方便,能适应各种地形的茶园作业,比手工采茶提高工效约 10 倍。 在试用推广采茶机采茶的茶园,其肥培措施也需适当加强。 (4)鲜叶管理:采下的鲜叶及时运到茶叶加工厂,经专人验收后尽快摊放在清洁荫凉的室内。 运送鲜叶的容器采用透气性好、清洁的竹编筐,筐的容量以50100 千克为宜,运送途中避免挤压,减少损伤。 一般要求鲜叶采摘后 4 小时内就要进厂,万一不能及时送到茶厂, 一定要避免日晒雨淋,并在干净通风处摊放保鲜,然后尽快送往加工厂。 专利查询。茶树树冠管理
相关推荐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苗立枯病、茶根癌病)两种病害都为害茶苗,在部分茶区发生严重,造成茶苗枯死。 茶苗立枯病常发生在茶苗茎基部,病斑初为暗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以后呈灰白色,病斑稍下凹,其上散生许多黑色的小粒点。 受害茶苗叶片枯萎,最后整株死亡。 该病菌为半知菌亚门拟基点霉属(菌。 病部小黑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 内生两种分生孢子,一种为纺锤形孢子,无色单胞。 另一种为丝状孢子
1、薪菇是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的一种珍稀菇品,但由于发生病虫害比较多,栽培者义往往未能准确识别症状和病原,而盲目采用化学农药处理,导致菇体受害,栽培效益欠佳。 现将常见的浸染性病害的症状、病原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褐腐病受害的子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腐烂、发臭。 病原菌为疣孢霉,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或接触病菇的手、工具等传播而引起发病。 防治措施:(一)搞好菇棚消毒。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迎霜 该品种系杭州市茶科所从福云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而成的小乔木型、中叶类无性系良种。 特点: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 3 月上旬,一芽三叶盛期在 4 月中旬;发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强,生长期长,茸毛多,叶黄绿色,持嫩性强,但抗逆性稍弱。 一芽三叶百芽重为。 产量高,红、绿茶兼制,尤其适制名优绿茶。 绿茶品质特征为:香高味鲜浓;所制工夫红茶品质为:条紧乌润,香味鲜浓
1、薪菇,又名茶树菇,是近年来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一种时尚珍稀菇品,成为栽培品种的亮点。 但由于该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含有一股杏仁香气味,所以诱发病虫害比较多,这其中多为病原菌与害虫侵染引起为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栽培者往往未能很好地识别病态和病原,以致盲目采用化学农药处理,结果不但不能有效防治,反而导致菇体受害,产品农残超标,栽培效益欠佳。 这里就常见的侵染性病害特征与病原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柄脆嫩可口,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含量较高,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高产栽培应掌握好以下关键技术。 选择优良菌种优良菌种的苗丝洁白、浓密、粗壮、生长旺盛且均匀一致。 凡发现菌种中有黄、绿、黑、桔红等颜色的均为杂菌感染,这样的菌种应禁用。 选择最佳栽培期茶薪菇出菇适温为 1630,一般在 3 月接种,各地也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时间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