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薪菇病害病理及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薪菇,又名茶树菇,是近年来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一种时尚珍稀菇品,成为栽培品种的亮点。 但由于该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含有一股杏仁香气味,所以诱发病虫害比较多,这其中多为病原菌与害虫侵染引起为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栽培者往往未能很好地识别病态和病原,以致盲目采用化学农药处理,结果不但不能有效防治,反而导致菇体受害,产品农残超标,栽培效益欠佳。 这里就常见的侵染性病害特征与病原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盖、菌柄的组织和菌褶均变为褐色,最后腐烂发臭。 病原菌为疣孢霉,多发生于含水量多的菌袋上,在气温 20时发病增多。 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或接触病菇的手、工具等传播,侵入子实体组织的细胞间隙中繁殖,引起发病。 防治措施搞好 2、菇棚消毒,培养基必须彻底灭菌处理;出菇期间保湿和补水用水要清洁,同时加强通风换气,避免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受害菇及时摘除、销毁,然后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量,降低空间湿度;采用链霉素150 倍溶液喷洒菌袋,杀灭蕴藏在袋内的病菌,避免第二茬长菇时病害覆发;成菇及时采收,在菌盖未完全展开之前采收。 采收下来的鲜菇,及时销售或加工处理,夏季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褶、菌柄内空,弯曲软倒,最后枯死,僵缩。 病原菌为茄腐镰孢霉侵蚀子实体组织形成一层灰白色霉状物,此为部分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此病菌平时广泛分布在各种有机物上,空气中飘浮的分生孢子,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率高,侵染严重的造成欠收。 防治措施原料曝晒,培养基配 3、制时含水量不超 60%,装袋后,灭菌要彻底;接种选择午夜气温低时进行,严格无菌操作;菌袋开口诱基前,用 50%敌敌畏乳油 1000 倍喷洒杀菌,开口后控制 2325适温,空间相对湿度 80%;幼菇阶段发病时,可喷洒 石灰上清液,或用低毒 20%三唑铜乳油 1500 倍液喷雾杀灭。 成菇期发生此病,提前采收,并用 5%石灰水浸泡,产品经清水洗后烘干。 发育,凋萎,但不腐烂,使产量减少,品质降低。 病原菌为腐皮镰孢霉。 多因培养料质量欠佳,如棉籽壳、木屑、麦麸等原辅料结块霉变混入;装料灭菌时间拖长,导致基料酸败;料袋灭菌不彻底,病原菌潜藏培养基地内,在气温超过 28时发作。 防治措施优化基料,棉籽壳、麦麸等 4、原辅料要求新鲜无结块、无霉变;装袋至上灶灭菌时间不超 6 小时,灭菌上 100后保持 1620 小时;发菌培养防止高温烧菌,室内干燥,防潮、防阳光直射;菌袋适时开口增氧,促进原基顺利形成子实体。 长菇温度掌握 2328,相对湿度 85%90%;子实体发育期一旦发病应提前采收,及时搔去受害部位的基料,并喷洒 75%百菌清 1500倍液,生息养菌 2 天后,喷水增湿促进继续长菇。 菌盖和菌柄上分布,菇体色泽明显反差。 轻者影响产品外观,重者导致霉变。 病原菌为头孢霉,主要是通过空气、风、雨雾进行传播;常因操作人员身手及工具接触感染;菇房温度在 2530,通风不良,喷水过多,液态水淤积菇体过甚时,此病易发。 5、防治措施保持菇房清洁卫生,通风良好,防止高温高湿;接种后适温养菌,加强通风,让菌丝正常发透;出菇阶段喷水掌握轻、勤、细的原则,幼菇阶段受害时,可用 20%三唑铜乳油 1500 倍喷洒 1 次;成菇发病及时摘除,挖掉周围被污染部位,并喷洒新植霉毒 4000 倍液,或用 5%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洒。 倒,闻有一股氨水臭味,传播较快,严重时导致整批霉烂欠收。 病原菌为绿色木霉,侵蚀子实体表层,初期为粉白色,逐渐变绿色、墨黑色,直到糜烂、霉臭。 多因料袋灭菌不彻底,病原菌潜伏基料内,导致长菇时发作,由菌丝体转移到子实体。 同时由于菇房湿度偏高,通风不良有利蔓延,受害菇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措施彻底清 6、理接种室、培养室及出菇棚周围环境。 在菇棚周围约 30 米距离内,喷洒 400 倍多菌灵及 200 倍苯酚混合溶液。 病菌基数偏高时,菇棚内喷洒 100 倍苯酚溶液,密闭 2 天后方可启用。 料袋含水量不宜超 60%,并彻底消毒,不让病菌有潜藏余地。 接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培养室每 5 天喷 1 次药物杀菌。 药物应交替使用 150 倍菌绝杀、200 倍苯酚。 发生病害后,将病袋移出焚烧或深埋,也可使用 50 倍百病去无踪药液,浸泡后进行打碎、堆制发酵处理,作有机肥用。 能分化成子实体,影响一茬菇的收成。 其病原为线虫蠕形小幼物为害。 常因梅雨、闷湿、不通风的情况下发生,线虫以针口刺入菌丝内,吸食细胞液,造成菌 7、丝衰退,不能提供养分水分供给原基生长与分化,以致枯死。 有时也会直接咏食原基和幼菇,使子实体失去生长发育的能力而枯死。 防治措施菇房及一切用具事先消毒,不给线虫有存活条件。 培养料采取先集堆发酵后,再装袋灭菌。 发菌培养注意控温,以不超过 28为好。 气温高时应及时进行疏袋散热,夜间门窗全开,整夜通风,使堆温、袋温降低,育好母体,增加抗逆力。 适时开口增氧,促使菌丝正常新陈代谢,如期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出好菇。 幼菇阶段喷水宜少宜勤,不可过量,防止积水。 同时注意通风换气,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对已受害的及时摘除,并搔除表层,停止喷水 2 天后,让菌丝复壮,然后适量喷水,促进再长菇。 咬伤残空疮,失去商品价值。 病原主要虫害有小菌蚊、蚤蝇、紫跳虫。 这些虫害多因菇棚周围乱堆垃圾、杂草丛生,给虫害提供寄生繁衍条件,加之菇房防虫设施不全,虫害飞入无阻。 防治措施做好菇房及周围的环境卫生,并用石灰消毒,堵绝虫源。 菇房门窗和通气孔安装 60 目纱网,阻止成虫飞入,并在网上定期喷植物制剂的除虫菌或抑太保 2000 倍液。 房内安装黑光灯诱杀,051 杀虫素乳油。 也可用粘胶涂于木板上,挂在灯光的附近,粘杀入侵虫害。 控制用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用低毒、低残留的锐劲特 3000 倍液或农梦特 2000 倍液喷洒杀灭。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