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薪菇栽培技术焦点问题解疑内容摘要:
1、薪菇又称茶树菇,为近年来新开发、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的一种珍稀菇品,成为各地推广栽培品种的亮点,仅福建省古田县年栽培量就达到 1 亿袋。 由于茶薪菇的栽培历史短、生产管理缺乏规范化、加上该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含有杏仁香味,所以病虫害比较多,致使产量不达标,品质下降,产品农残超标,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和市场准入制的要求,今后对产品无公害的要求更加严格。 这里就茶薪菇栽培技术焦点、难题进行综合剖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供菇农在生产实践中参考。 1 产标准茶薪菇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态条件达到要求时,其生物转化率可实现 133%,也就是投料(干料)100产鲜菇 133照现有 2、古田菇区现状,通常采用1530栽培袋,每袋装干料 300g,其产量达到鲜菇 400g 这个标准即为高产。 如果是按保鲜菇规格质量要求,也应不低于 300g。 而现有许多栽培户未能达标。 达标因素产量不达标虽有诸多因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培养基配制欠妥。 其误区:一是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减少麦麸用量,有的麦麸比例仅占 10%,有的甚至只占 5%;二是石灰用量春、夏、秋、冬一个样;三是拌料装袋上灶时间拖长,基质酸败,养分受破坏。 本要求茶薪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整个生产周期需 10 个月,要消耗大量养分。 营养供应跟不上,先天性不足,则无法实现高产。 麸茶薪菇栽培主要营养为有机物质中的蛋白质。 现有栽培原料棉 3、籽壳,其蛋白质含量仅占 4%,而麦麸的蛋白质含量达 是棉籽壳的 3 倍多;尤其是麦麸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高达 46%,是茶薪菇营养的主要氮源,又是 此,麦麸是配方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物质。 其合理的配方要求麦麸占培养基总量不低于 15%。 灰作为培养基酸碱度缓冲剂,同时增加钙素养分,一般用量为2%3%,具体用量应依配料日气温的高低而有所增减,气温 20以下时用量少些,气温 28以上时多些,目的是控制基质酸败。 2 染原因茶薪菇菌袋的杂菌污染率比其它菇类高。 主要原因是栽培量较大,一般栽培户一次制袋少则 5000 袋,多的 1 万袋,工作量大,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培养等环节技术失控。 特别是老菇区, 4、污染袋处理不好,空间杂菌孢子指数不断增加,而且杂菌抗逆性也越来越强。 见杂菌主要是绿色木霉、链孢霉、青霉、黄红曲霉等竞争性杂菌。 尤其是绿色木霉,危害极大,一旦污染,致使菌袋报废。 制措施“7 到位”籽壳提前 24 小时加水集堆发酵。 入麦麸后,拌料装袋至上灶时间不要超过 6 小时,以防止基质变酸。 菌温度标准控制 100后持续 24 小时。 运过程中要防止料袋破孔。 种时间要选择晴天的夜间进行,严格无菌操作。 菌培养时要注意控温、防潮、通风和避光。 期翻堆检查,发现杂菌污染及时处理,发生螨害时可用克螨特 73%乳油20003000 倍液喷雾灭害。 3 害原因及特征由于茶薪菇菌丝特有的香味,会诱引大量菇蚊入侵啃食 5、菌丝,受害部位菌丝萎缩,基质变黑、发霉并发出臭味,影响出菇。 菇蚊为茶薪菇栽培的大敌。 蚊形态特征菇蚊品种较多。 古田茶薪菇目前发生的菇蚊属于嗜菇瘿蚊。 成虫头和胸黑色,翅透明,腹部花白色。 当菌袋开口后,进入袋内表面破坏菌丝生长,并产卵。 卵初期乳白色,后变为黄色,卵期 45 天;幼虫成熟时似线虫,长 23的粗似发丝,大的粗度接近牙签。 每条成虫可繁殖 812 条小幼虫,幼虫1015 天化蛹。 蛹长 期 67 天。 有性繁殖的世代周期为 30 天左右。 治措施“四关键”化环境搞好菇房四周卫生,并撒石灰消毒。 理防治菇房门窗安装尼龙纱网,防止成虫飞入产卵。 学防治菇房内用气霉消毒剂气化消毒,或用 50%辛硫磷乳油 1 6、000 倍稀释液喷雾 1 次;袋开口前 34 天喷药防害按无公害栽培用药要求,可将卫生丸辗粉燃烧或点蚊香驱逐;农药应选用广谱、低毒、残留期短的品种,例如锐劲特、啶虫脒、杀虫双、扑虱灵或 50%敌敌畏乳油。 有些菇农使用磷化铝后茶薪菇迟 15天出菇,且长势较差;这是因为磷化铝吸收空气和水汽后挥发形成有毒和酸味的气体,菌丝接触后受到伤害,甚至出现腐烂霉变而影响长菇。 施药要“对号入座”。 任何一种病虫都有其共生规律,选用对口农药和最佳防治时期,才能达到防治效果。 菌袋培养期出现螨害时,可选用克螨特 73%乳油,按 20003000 倍稀释后喷雾。 长菇期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农药。 当清理受害菇体及其料层后,为防止 7、虫害复发,可施用生物农药和环保型农药,例如阿维菌索(100)啶虫脒(275)灭幼脲(350),这 3 种农药混合后兑水 250雾,杀虫效果很好,符合无公害栽培用药要求。 国家禁止使用的甲胺磷、克百威、杀虫脒等高毒化学农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施用。 4 新发现的菇筒 2 状特征茶薪菇长菇采收 23 批后,在菇筒表面常会出现黄色或白色、表面光滑而带有黏性的一层菌被,后期变暗淡;还有一种是在菇筒表层出现咖啡色网状覆盖物。 这 2 种新发现的菌被病,可致使茶薪菇菌丝变黑、变软及霉臭,不再长菇,成为废袋。 原菌上述 2 种病害,前者属于枝霉菌被病,病原菌为葡萄枝孢霉;后者病原菌为褐色石膏霉。 治措施“四把关”湿关喷水时空间湿度不要超过 90%。 氧关注意通风换气。 温关气温高时加盖遮阳物,棚顶喷水降温。 离关将已发生病害的菌袋搬离它处,防止病菌蔓延扩散。 5 害种类子实体生长阶段也常出现褐腐病、软腐病、猝倒病、黑斑病、霉烂病或空疮病等各种侵染性病害,致使茶薪菇欠产减收、品质下降。 状发生上述侵染性的菇体色泽变褐,萎缩,发霉腐烂,失去商品价值。 治措施“五要点”好菇房消毒,净化环境。 菇期间用水要清洁,加强通风换气,避免长菇期高温。 害菇要及时摘除烧毁,然后停水,加大通风量,降低空间湿度。 收后用链霉素 150 倍液喷洒菌袋,杀灭潜存于袋内的病菌,避免第2 潮菇长菇时复发。 菇提前采收和加工处理。 专利查询。茶薪菇栽培技术焦点问题解疑
相关推荐
号栽培技术要点 国稻 6号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程式华博士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的三系法超级杂交稻新组合。 该组合该组合株型理想,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株型挺拔,青秆黄熟,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和抗稻瘟病、白叶枯病能力,米饭柔软,晶莹透亮,带有香味。 栽培技术:1、适时播种与移栽5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用种量 7公斤,秧田与大田比 1:10,秧龄掌握 25用半旱育秧,争取移栽时平均单株带蘖
1、 4886 亩产高达 12797 公斤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涛源乡水稻超高产科技示范场里一片欢腾:经过严格的现场实割验收,最终测算出超级稻优亩产达到了公斤。 记者采访了解到,超级稻优是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承担、由福建省科技厅下达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光身杂交稻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育成的科研成果。 该组合是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制种专家刘文炳研究员以大穗型、配合力好、异交率高的不育系为母本
品种既高产又抗倒,粮菜饲兼用,结荚集中,熟期一致,由于其籽粒中含糖量较高,尤其适于剥青粒青食。 秦选一号豌豆有他极特殊的性状,各节节上的复叶完全变态为卷须,而且卷须十分发达,互相缠绕,形成一个整体,遇风雨不倒伏,免去了高秸豌豆需搭架的麻烦,并克服了低秸豌豆遇雨倒伏长芽的弊端。 秦选一号豌豆生育期 90在河北省北部 3 月上旬播种,6 月下旬收获。 株高 70 厘米左右,开白花,籽粒黄白色
B.盐酸氯胺酮由五种元素组成 C.盐酸氯胺酮分子中, C、 H、 O、 N、 Cl 的原子个数比为 13:16:1:1:1 D、盐酸氯胺酮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12.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爆炸可用以下式子表示其反应物和生成物: 2KNO3 +3C+S K2S +N2 +3X,则 X的化学式为 :( ) A NO2 B SO2 C CO2 D H2O 13. 5 月 31
婚姻的失落与反思,从而幻想到另一时空追求更为理想化的纯粹爱情。 尽管“穿越小说”方兴未艾,但这一阵新兴的时尚阅读热能持续多久并不令人乐观。 首先,“穿越小说”先天不足,不过是一种类型化、商业化的消遣性读物,其内容并无特别之处,论言情创作技巧恐怕比不上正宗的情爱小说;论讲史更是无法与相对严谨的讲史类读物相提并论。 而且小说题材过于狭窄,突出言情而淡化历史背景
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2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 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 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 子间间隔变大 26.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白磷燃烧产生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