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油菜-中油杂2号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中油杂 2 号 中油杂 2 号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秦油 2 号不育胞质 2a 培育的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属国家 863 计划重大成果,是我国目前杂交油菜中品质最优、含油量最高,高产稳产的新品种。 2001 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 中油杂 2 号属半冬性中熟甘蓝型油菜,全生育期为 231 天,适应性强、丰产稳产。 在 19982000 年湖北省区试中,两年平均单产 斤,居各参试品种之首,其中 19992000 年度平均单产 斤,比对照中油 821 在 19982000 年全国(长江中游)区试中,平均比对照中油 821 2、 增产 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中油杂 2 号品质好,从湖北的区试取样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华中农业大学测试中心分样检测,其芥酸含量为 摩尔克(饼),含油量 品质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而被誉为“超级油菜”,其生产的优质油菜籽已被多家“龙头”企业“订单”收购用来加工高档食用油。 在四川广汉市作生产示范表现佳。 示范田块采取育苗移栽,移栽本田土壤肥力中等,前作为水稻。 亩施底肥过磷酸钙 50 公斤、有机肥 600 公斤、钾肥 20 公斤、碳铵 20 公斤、硼砂 斤、粪水 30 担,按当地油菜一贯的技术要求管理,中油杂 2 号表现为出苗整齐,幼苗健壮,苗期抗逆性强,移栽后转青迅速,根生长旺盛 3、,营养生长期较长,干物质积累多,分枝部位适中,有效分枝角果多,抗病性强,未发现感白锈病、霜霉病和病毒病,抗寒性和抗倒伏能力强,没有发现受冻现象和倒伏。 株高在 210220厘米左右,主序有效长达 81 厘米,最低有效一次分枝高度为 45 厘米,有效一次分枝 11 个,二次分枝 10 个,全株有效角果数 650 个,千粒重 ,中等管理水平亩产可达 250 公斤左右,而在精细管理的田块亩产在 300 公斤以上。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 四川省育苗应在 9 月上旬播种,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4,培育大壮苗,严格控制苗龄(30 天),10 月上旬移栽,直播在 9 月中旬播种;2、合理密植。 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育苗移栽的合理密度为 株;肥力较高时,每亩 株;直播可适当密植(株)。 3、科学施肥。 重施底肥,每亩施复合肥 50 公斤、硼肥 1 公斤左右;移栽成活后,适时追施提苗肥,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 15 公斤左右;腊肥春用,在元月底根据苗势每亩施尿素 10 公斤左右。 注意必施硼肥,底肥没有施的,应在苔期喷施硼肥(浓度为。 4、病害防治。 油菜初花期一周内喷施灰核宁,用量每亩 100 克灰核宁兑水 50 公斤施用。 专利查询。超级油菜-中油杂2号
相关推荐
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 :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 火借风 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 曹军木船。 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 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实验 1 中红磷未燃烧
泰一号是以高产水稻“胜优 2 号”为母本,与泰国优质软米“泰引一号”杂交育成的超高产水稻新品种,已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代表南方)和陕西省品种认定(代表北方),在全国近 20 个省试种示范和推广均表现株型好,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抗病性强等突出优点,被农业部列为超级稻推广品种之一。 它具有下列优点。 育期适中:株高 100 厘米,叶片厚直,叶色翠绿,茎叶形态结构理想。 根系发达活力强,不早衰
1、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普通黑糯玉米(以下简称“普黑糯”)因其鲜籽粒中硒、锌等微量元素和天然黑色素含量高于白糯玉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倍受消费者青睐。 而超级黑糯玉米(以下简称“超黑糯”)不仅克服了其籽粒转色晚、粒色淡等缺点,其天然黑色素和微量元素硒、锌含量也明显高于“普黑糯”,籽粒形成即为深紫黑色,尤其穗轴中天然黑色素含量高达 7%,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美日长荚王 油菜换代新品种超级油菜“美日长荚王“,是湖北省武穴市农作物良种研究所采用美国油菜王 999 的优选单株与日本长荚王杂交后,再采用定向培育而成。 在保留了原日本长荚王优点的同时,综合了美国油王 999 着荚密,籽粒多的特点。 具有植株高大、分枝多而结荚密,抗病及抗倒伏能力强。 荚长 18 厘米,最长达 25 厘米,每荚着粒 4446 粒,多者达 58 粒
是,一部分传统技艺因创新设计不足,难以跟上市场的步伐。 随着屠呦呦获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 2020年中国传统医药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传统医药逐渐被世界认知。 2020 年,北京、安徽等地公布了省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达到了 43 人。 尽管传统医药发展势头迅速,但传统医药类项目的新增代表项目和扩展项 目数目甚少。 (选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