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13 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OH﹣ ; A、 H+、 OH﹣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 Cu2+、 OH﹣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 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 OH﹣ 、 Cl﹣ 、 Na+、 SO42﹣ 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D、 Ca2+、 CO32﹣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隐藏条件溶液的 pH=13. 二、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 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NaOH溶液 Ca( OH) 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再过滤 C CO2气体 CO气体 点燃 D H2气体 HCl气体 先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 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 A、氧化钙和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Ca( OH) 2溶液能与过量的 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 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 HCl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下列做法和对应的化学方程 式均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 2HCl+FeO=FeCl2+H2O B.用适量的纯碱溶液除去烧碱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钙: Na2CO3+Ca( OH) 2=CaCO3↓+2NaOH C.用氢氧化钠中和过多胃酸: 2NaOH+H2SO4=Na2SO4+2H2O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CO+O2 CO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 是氧化铁进行分析; B、根据除杂质的原则:不能混入新杂质,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解答; C、胃酸是盐酸,氢氧化钠强腐蚀性.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解答】 解: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铁,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 2FeCl3+3H2O,故 A错误; B、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能除去烧碱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钙,方程式正确;故 B正确; C、胃酸是盐酸,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不能用来中和胃酸,原 理错误,故 C错误; D、二氧化碳中混有一氧化碳,点不着一氧化碳,原理错误,方程式也错误,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检查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检查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满足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9.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B. C. D.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装置气密性检验有多种方法,原理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据此分析各种检 查方法. 【解答】 解: 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 A不漏气;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不漏气;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 C不漏气;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 故选 D. 【点 评】 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虽然实验装置不同,但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从而出现不同的现象,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有些装置比较复杂或者学生平时比较少见,造成不会分析而出错. 10.将 10克 20%的稀硫酸和 10 克 20%的氢氧化钾溶液混合后,加入指示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紫色石蕊变红 B.石蕊不变色 C.无色酚酞变红 D.无法判断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显酸性的溶液能 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显碱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显酸性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 解:设与氢氧化钾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 x, 2KOH+H2SO4═ K2SO4+2H2O, 112 98 10g20% x = , x=, 剩余的硫酸质量为: 10g20% ﹣ =,即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选: A. 【点评】 当氢氧化钾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 ,溶液显中性,当硫酸过量时,溶液显酸性,当氢氧化钾过量时,溶液显碱性,再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时的颜色变化关系可以判断出正确的结论. 11.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其主要操作过程是( ) A.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微热,蒸发,洗涤 B.加强热或在空气中灼热 C.加入适量水,加热,过滤,洗涤 D.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微热,过滤、洗涤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 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 A、 CuO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应再过滤,洗涤,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加强热或在空气中灼热,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铜粉、氧化铜均难溶于水,用加入适量水、加热、过滤、洗涤 的方法不能进行分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 CuO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 A. HCl、 CuCl NaNO Na2SO4 B. BaCl Na2CO HCl、( NH4) 2CO3 C. FeCl HCl、 NaCl、 NaOH D. Na2CO Na2SO HCl、 H2SO4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氯化铜溶液呈蓝色,可以首先判断出来,但是其他三种物质都不反应 B、碳酸盐有两种,故难以鉴别 C、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氯化铁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沉淀,而生成的沉淀能溶于稀盐酸 D、能够反应的只有碳酸钠和盐酸,所以也鉴别不出 【解答】 解: A、氯化铜溶液呈蓝色,但是本组物质中两两之间均不能反应,所以不能鉴别出,故 A错 B、氯化钡可以和碳酸钠以及碳酸铵能生成沉淀,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本题只能鉴别出氯化钡和盐酸,故 B错 C、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氯化铁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可以鉴别出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铁能够溶于盐酸,故可以鉴别出盐酸,剩余的就是氯化钠,故 C对 D、碳酸钠可以和盐酸或是硫酸反应,故可首先鉴别,但是其它物质之间均不反应,故 D错 故选 C. 【点评】 本题是物质的鉴别题,在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利 用物质化学特性来选择合适的物质进行区分,可以根据物理性质常见都是物质的颜色,然后在让它们两两之间反应,最后一一鉴别,即可完成.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C.凡是有盐参加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D.当溶液 pH=7时,溶液呈中性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 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有碱以及金属氧化物,盐参加的反应可以是分解反应, pH=7的溶液呈中性. 【解答】 解: A、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故 A错误; B、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 B错误; C、盐能参与分解反应,如碳酸钙的分解反应,故 C错误; D、 pH=7的溶液呈中性,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概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 已有的知识进行. 14.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 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 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于 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 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不变 D.无法判定 【考点】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小明同学在测量溶液 PH时先用蒸馏水将 pH试纸润湿时,再滴加待测液会使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利用这一知识解决此题即可. 【解答】 解:先用蒸馏水将 pH试纸润湿,相当于把原溶液用水稀释,若待测液呈酸性,则pH偏高;若待测液呈碱性,则 pH偏低;若待测液呈中性,则 pH不变.故选 D. 【点评】 此题是对酸碱度检验方法的考查,解题的关键点在测定过程及方法上,即一定要保证溶液在测定过程中不会改变. 15.某无色溶液中,含有 KNO BaCl Na2CO HCl中的两种物质.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只看到有无色的气体产生.则此溶液中所含的物质是( ) A. BaCl Na2CO3 B. KNO HCl C. Na2CO HCl D. Na2CO KNO3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加入稀硫酸只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推出,溶液中一定有 Na2CO3,没有 BaCl2,由于是混合溶液, Na2CO3存在,就不可能有 HCl存在,因为二者要发生反应,不能共存于一个体系中.但题意告诉该无色溶液有两种溶质,所以也必须把题审清. 【解答】 解:四种物质中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只有 Na2CO3,而 BaCl HCl都能和 Na2CO3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 不能共存于一个溶液中,所以 BaCl HCl一定不能存在. 又由于题干告诉该无色溶液有两种溶质组成,所以也必须有。20xx-20xx学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含解析
相关推荐
2、育苗畦装直径 10 厘米高 10 厘米的营养袋若干个,浇透水,待水下渗后在每个袋中摆 1 粒催出小芽的种子,芽朝下,种子平放,上面覆盖 1 厘米15 厘米厚的过筛细潮土。 (2)移植:在播种床面铺 1 厘米15 厘米厚过筛的河沙,耙平,浇足水,把种子均匀撒播在床面上,再盖 1 厘米15 厘米厚细沙浇透水,始终保持细沙湿润,3 天4 天后两片子叶张开即可移植。 可移植在营养袋中
1、- 12 如何制定可操作性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改革方案- 13 针对不同业务发展战略和企业自身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组织管理方案- 14 - 业的组织结构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和调整(1)简单组织松散不规范领导危机内部秩序危机企业战略变化经营环境变化(2)功能型组织规范集权(3)事业部型组织授权、协调(4)创新部型组织优化、协作专制危机 / 控制危机失去活力的危机单一产品 /区域市场多元产品
1、海尔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2002年 6月 5日海尔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课 程 纲 要海尔集团的发展状况简介什么是业务流程再造海尔业务流程再造的背景海尔为什么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海尔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策略和作法案例讨论业务流程再造给海尔带来什么海尔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海 尔 集 团 发 展 状 况2001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 600亿元
生了 α 衰变的次数为 237- 2094= 7次 , β 衰变的次数是 27- (93- 83)= 4次 , C对、 D错. 9. (2020 衡水高二检测 )如图 5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 ,一群氢原子处于 n= 4 的激发态 , 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 , 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 eV的金属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 6 种频率不同的光 , 其中从
特征分析; D、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 【解答】 解: A、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可能燃烧,例如,铁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故 A错误; B、钢铁生锈、食物腐烂都 是缓慢氧化的结果,故 B正确;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甲烷燃烧不是化合反应,故 C错误; D、糖和水制成糖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合反应,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