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甜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精细整地,粉含量少,营养成分缺乏,发芽率低,幼苗顶土能力弱,因此,在种植时,要选择土质疏松。 墒情好、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 有条件的地区,每亩可配制优质腐熟厩肥 1000斤、另加过磷酸钙 15 公斤充分混合沤熟后,在播种前结合起畦深施至土壤 20 厘米以下作为基肥。 在播种前起畦(畦包沟宽 ,高 15米);畦块中段开腰沟,沟深 17 厘米,田间四周挖环田沟,沟深 25 厘米,田外深清排水沟,以便排除积涝。 在播种时,按照株行距开挖播种沟、沟深 5米,沟内每亩加施 30 公斤复合肥(有效成分含量 其它化肥按照有效成分折算)和 地制宜,适时播种。 二、隔离种植,合理密植,适当浅播超甜玉米容易与其它类型玉 2、米串粉,发生花粉直感现象,因此在种植时,要与其它工米隔离种植,距离一般在 400 米以上,如有树林、山岗、公路等天然屏帐时,隔离距离可适当缩短,以保证质量。 广东省春种一般亩植 2800,秋种亩植 3000;每畦双行种植,行距 50 厘米,株距 30米;下种时,要求每穴播种 3种子,并保证下籽均匀,株行距一致。 下种后应及时覆土并精细平整畦面。 在播种深度上,一般比普通玉米略浅,播深 3 厘米左右,以促进齐苗全苗。 三、查苗补亩,间苗定苗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其方法是在晴天或阴大下午,用小铲开穴,将部分多苗窝的壮苗连根带土挖出移栽于缺苗处,引水栽种并覆土;当幼苗 3叶时每穴间成 2 株,待 4叶时定 3、苗 1 株。 间定苗的原则是掌握除大、除小、留中间的原则,以保证全田幼苗均匀一致;定苗时要掌握旱坡地宜疏,河谷地、川水地宜密的原则。 如有育苗移栽习惯的地区,一般要掌握苗床的土要肥,多施有机肥或土杂肥井适当添加氮磷复合肥;移栽时间一般以 3期为好,移栽后应及时浇水,并适时中耕除草,以保证移栽后幼苗正常生长发育。 四、重视追肥,及时中耕除草并培土一般亩追施有机肥或土杂肥 1000 公斤左右、尿素 30 公斤(在苗期、拔节期各追施 斤,大喇叭口期 15 公斤)、氯化钾 5斤;钾肥和有机肥或土杂肥在苗期一次性追施。 各次追肥尽量穴施深施,施后及时覆土。 每次追肥后应中耕除草,中耕时注意平、碎、松、不伤幼苗,待 4、定苗后及时将行间、畦间土挖松培到茎基部,使成为 18 厘米以上的畦面,以防止茎杆倒伏。 五、及时防治病虫害苗期地下害虫每亩可用锌硫磷 斤加细沙 25斤撒施:玉米螟可用西维因粉剂加细煤渣拌成颗粒状或用呋喃丹颗粒在超甜玉米心叶期或心叶末期撤施,或用 600敌百虫喷洒或淋施,在穗期可用 90%敌百虫 1 份、水 300份混合调匀或 50%敌敌畏 500液喷洒或淋施;大小斑病、纹枯病应以合理轮作、清园、防积水、合理密植、增施磷肥、中耕除草等措施预防为主。 六、水分管理如生育期遇到干旱时,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应在苗期、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及时灌跑马水。 在苗期,若无灌溉条件时,应尽量挑水淋穴,确保齐苗和全苗。 时收获超甜于米的收获期对其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极大,过早收获,籽粒内含物较少,没有什么吃头:收获晚了,则果皮变硬,吃到嘴时渣多,失去超甜工米特有的风味。 一般来说,适宜的收获期是以果穗授粉后 20为宜;若以加工罐头为目的的可早收 1,以出售鲜青苞为主的可晚收 1。 专利查询。超甜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
相关推荐
特征分析; D、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 【解答】 解: A、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可能燃烧,例如,铁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故 A错误; B、钢铁生锈、食物腐烂都 是缓慢氧化的结果,故 B正确;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例如,甲烷燃烧不是化合反应,故 C错误; D、糖和水制成糖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合反应,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生了 α 衰变的次数为 237- 2094= 7次 , β 衰变的次数是 27- (93- 83)= 4次 , C对、 D错. 9. (2020 衡水高二检测 )如图 5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 ,一群氢原子处于 n= 4 的激发态 , 在向较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向外发出光子 , 用这些光照射逸出功为 eV的金属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这群氢原子能发出 6 种频率不同的光 , 其中从
1、于超甜玉米种子淀粉含量低、籽粒皱缩、凹陷、干瘪、粒重低而导致萌发力低、顶土力差、苗弱。 因此,选择发芽率高、生长势强的超甜玉米品种十分重要,否则极易导致缺苗、断垄。 养钵育苗:1 月下旬至 2 月上旬是大棚超甜玉米的最佳播期。 采取营养钵育苗。 营养土选用 30%40%腐熟的农家肥,60%70%烧过 3 遍以上的水稻田土,加 1%磷肥,拌匀打碎,装入直径 10 厘米的塑料营养钵中,土面离钵口
“超甜金银粟 1 号”“超甜金银粟 1 号”株高约 2 米,穗长 2023 厘米,单苞重约 350450 克,粒色黄白相间,鲜甜可口,抗倒伏,高抗大小斑病、纹枯病。 中熟,播种到采收,春播约 85 天,秋播约 80 天,亩产 10001200 公斤。 二、栽培要点:1、种植区与普通玉米的隔离距离应在 200 米以上,或者播种期相差 30 天以上,以防止串粉而影响品质。 2、适播期:春播 3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 该棉抗黄枯萎病比华抗 3 号强,是现今国内抗该病的品种之一。 在重庆綦江、江西上饶、新疆精河、河北邢台等地的试种,表现独特。 亩产籽棉 370485 公斤,高产田超过 520 公斤,在湖北荆洲、陕西渭南、安徽毫州、山西临汾特护产量潜力试验平均为 斤。 前不久,通过了山东省科技成果鉴定。 特征特性:属常规棉,春夏兼用,生育期 125 天,不玩苗,中期长得快,后期不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