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xx-20xx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内容摘要:

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 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D.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 22.一书中写道: “ ( 15171546年)在不到 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 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来源 :学科 网]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23. 有种由技术驱动的唱片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以前那种纯粹的“民族”音乐。 相反,正是音乐的种种特殊品质 —— 一种不受国家边界束缚的文化形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流动、社会身份与个体身份最为强烈的情感经验来源 —— 是唱片工业起步时不必按照国家的边界进行组织和管理。 (选自詹姆斯库兰《大众媒介与社会》 )对这段文字的含义表述最合适的是 A.音乐具有超越国界的特质 B.唱片工业是音乐全球化的本质 C.国家 边界在文化交流中不再存在 D.全球化中的音乐保持了民族特色 24. 18~ 19世纪,欧洲、美国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 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 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为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 ”( [美 ]查尔斯•哈珀《环境与社会》)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 25.“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自然包括、甚至可以说首先是观念的转变,这种观念先行的转变,即通常所谓“启蒙”,在种种启蒙的观念转变中,最重要的当属‘国家’观念的转变。 ”中国真正使国家观念变化开始于 A.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运动 D.辛亥革命 26.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 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 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 璧,日出求人来观。 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 ”这反映了 “开民智”的重要性 27. 古代以奴隶为财产的市民国家,中世纪以农奴为财产的封建诸侯国家,近代以劳动者为财产的资本家国家,都是所有者的国家。 这种国家的政治、法律,都是掠夺的工具。 ”持上述观点的应当是 28.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 “ 以民道代天道 ” ,是 “ 有民无天 ” 的新道统,是 “ 翻天 ” ,让民 “ 顶天立地 ”。 这一思想应是 生主义 29.毛泽东在某次会议后说:“像我这样一个人,从前并不会打仗,甚至连想也没想到过要打仗,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强迫我拿起武器。 ”由此可以判断出毛泽东所说的“某次会议”的影响是 A.中共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 B.中共进入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新时期 C.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 中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0. 1927 年 ,毛泽东指出 :“ 很短的时间内 ,将有几万万农民从 „„ 各省起来 ,其势如暴风骤 雨 ,迅猛异常 ,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 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 ,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 ” 这段话意在说明 C.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D. 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31. 某同学围绕“中国科技成就”这一内容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 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 几处错误 A. 1 B. 2 C. 3 D. 4 32. 著名美术专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做一番思考,其所 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 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 ”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