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内容摘要:

着春播玉米面积的增加,玉米矮花叶病毒病也呈加重趋势,已成为春播玉米的主要病害。 一、症状识别: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感病,尤以苗期受害最重。 玉米三叶期即可现症,最初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或斑纹,沿叶脉排列成继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随着病情发展,症状逐渐扩展至全叶,在粗脉之间形成几条长短不一颜色深浅不同的褪绿条纹,脉间叶肉失绿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因而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的条纹症状。 随着玉米生长,病情逐渐严重,病叶叶绿素减少,叶色变黄,从叶类叶缘开始逐渐出现紫红色条纹,最后干枯,病株黄弱瘦小,生长缓慢,株高常不到健株的 1/2。 二、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包衣种、药剂拌种。 选用抗病的自交系和杂交种,采用包衣种既可防治病毒病又能防治其它玉米病害。 用呋喃丹悬浮剂 2 号 100 毫升拌种 50 公斤防效很好。 2、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 应在 4 月 20 日前播种结束,避免玉米苗感病敏感期与传毒昆虫活动高峰期的相遇时间,减轻发病,清除田间地头杂草,压低蚜虫,灰飞虱基数,及时平茬灭田。 3、治蚜防病。 及时消灭传毒蚜虫,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把蚜虫消灭,特别是注意苗期防治。 4、药剂防治。 (1)用 毒必克 600700 倍液+酸二氢钾。 (2)抗毒素水剂 500 倍液+酸二氢钾。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