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大豆栽培要点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大豆即春播夏收的大豆。 地制宜地选择熟期适宜、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已通过审(认)定的品种,如湘春豆 21 号、湘春豆 22 号、湘春豆 23 号等。 做到每隔 3 年换种 1 次。 用钼酸铵拌种,每公斤大豆种子用钼酸铵 1克,配制成 1%钼酸铵溶液喷在种子表面拌匀,阴干后播种。 冬前翻耕,翻耕后按宽 2 米3 米分厢,开好厢沟、腰沟、围沟,春季抢晴天精细整地。 要求土壤细碎,无暗垡,厢面平整。 冬季空闲的旱土,在冬前翻耕,冬季种蔬菜的旱地,在收完蔬菜之后抢晴天翻耕,翻耕后按宽 2 米3 米分厢开沟,精细整地。 67 平方米施农家有机肥 400 公斤、钙镁磷肥 36 公斤,瘠薄土壤还需施尿 2、素 100 公斤。 农家有机肥在整地前施入,通过翻地和耕地将肥料翻入耕作层中,化肥在整地时施用,并使之与土壤融合。 间作套种或因农事季节安排的关系,不便给大豆施用底肥时,也可以有计划的把底肥施在大豆的前作上。 种肥每 667 平方米施腐熟农家有机肥 150 公斤、尿素 斤、氯化钾 10 公斤。 土壤肥力较高或者已施入大量优质农家肥的地块,可不施氮素化肥。 施用方法是将肥料施入播种穴内,施入深度为 8 厘米10 厘米,肥料与种子要被土壤隔开,这样既可防止烧种、烧苗,又能为大豆苗期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早发。 或将肥料与土杂肥堆制后作盖籽肥。 中下肥力水平的土壤,苗期追肥结合第一次中耕除草时进行,每 667 平方 3、米施尿素 5 公斤,或氮、磷、钾复合肥 10 公斤,或施人粪 250 公斤,也可在雨前或雨后将氮素化肥撒施在距大豆植株四五厘米远的行穴间,但切忌肥料直接接触大豆植株,以防烧苗。 生长较弱的大豆,开花前或始花期追肥效果较好。 每 667 平方米追施尿素 75 公斤,氮素化肥应抢在雨前或雨后追施,但应注意防止肥料与植株直接接触。 厘米土层日平均温度达到 1012时开始播种,中低海拔地区 3月底至 4 月初为适宜播种期。 穴播,行距 27 厘米33 厘米,穴距 17 厘米20厘米,每穴播三四粒种子,浅播薄盖。 栽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及水肥条件而定,早熟品种每 667 平方米栽 3 万株4 万株、中熟品种栽 4、株株、迟熟品种栽 2 万株左右。 苗补缺。 一般缺苗情况的地块,可就地移苗补栽。 移栽时埋土要严密,如土壤湿度小,还要浇水,以保证成活率。 为了使移苗补栽的幼苗能迅速生长,在移栽成活后应适当追施苗肥,促进苗齐、苗壮。 缺苗严重的则要直接补种。 间苗、定苗。 在 2 片单叶平展时间苗,第 1 片复叶全展期定苗。 间苗时应淘汰弱株、病株及混杂株,保留健壮株。 中耕除草。 第 1 次中耕一般在第 1 片复叶出现、子叶未落时进行,第 2 次中耕在苗高 20 厘米左右、搭叶未封行的时候进行。 头次中耕宜浅,第 2 次稍深,结合追肥培土。 灌溉。 在鼓粒期如遇高温干旱天气,有灌溉条件的应适时灌水。 以沟灌湿润为宜,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 叶病。 选用抗病品种,生产无病毒种子,早期防治蚜虫。 霜霉病。 发病初期及风雨过后喷药保护,每 667 平方米用瑞毒霉 500 倍液 75 公斤喷 2 次,间隔 15 天喷 1 次。 细菌性斑点病。 发病初期或在风雨过后及时喷施11200 波尔多液,控制病害蔓延。 小地老虎。 大豆出苗后,用 90%敌百虫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液喷雾保苗,每隔 7 天喷 1 次,连续喷二三次。 蚜虫。 在发生初期用20%好安威 3000 倍液5000 倍液喷雾,每 667 平方米喷药液 75 公斤。 豆荚螟。 用 90%晶体敌百虫 700 倍液1000 倍液防治,每 667 平方米用药液 75 公斤。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