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棉花苗期病害防治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年来,由于春季低温,直播棉田苗期病害发生严重,造成棉田大量死苗。 为了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特将棉花苗期几种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茎均可发病。 幼苗受害后,在茎基部出现红褐色梭形条斑,纵裂状,严重时病斑扩大呈褐色、变黑、腐烂,导致幼苗死亡。 天气潮湿时,病斑产生橘红色黏性物质。 叶片发病,在叶片边缘产生半圆形褐色病斑,天气干燥时,病斑边缘呈深红色,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 般在棉苗出土后半个月最易发病。 受害部位在棉苗近地面的茎基部,病斑由黄褐色变成黑褐色,并逐渐向下凹陷腐烂,由于茎的发病部位细缩,而使棉苗倒伏枯死。 害叶片起初出现针尖大小的紫红色斑点,以后病斑扩大 2、呈黄褐色,边缘紫红色,略隆起,下面散生小黑点。 病组织容易脱落,呈穿孔状。 受害严重的可引起叶片早落。 要危害叶片,有时危害茎、叶柄及棉铃。 叶片受害时开始出现的红色或淡褐色小圆点病斑逐渐扩大呈近圆形,褐色上面有同心轮纹,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有黑色霉层。 严重的,叶片可枯萎脱落,甚至全株枯死。 二、苗期病害防治苗期各种病害的病菌,主要是在棉种、土壤、病株残体上过冬,次年棉花播种至真叶出现时,病菌侵染幼苗。 为了确保苗全、苗壮主要采取:1)精选种子。 在剔除嫩籽、病籽、虫籽、光籽等劣种基础上,选取饱满种子,再晒种 35 天,这样能明显提高出苗率,增强棉苗抗病能力。 (2)精细整地。 提前平整土地,一般深翻 2530 厘米,施足有机肥和底肥(二铵 15 公斤,硫酸钾 15 公斤),适时晚播(5 厘米地温稳定在 10以上)。 防止播种过早,因地温低,诱发烂种和病苗。 (3)加强田间管理。 棉苗出土后,及时松土,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早间苗、定苗,培育壮苗。 (4)立枯病和褐斑病发生严重地的块,应与小麦、玉米等合理轮作。 种期可用 25%多菌灵,每 50 公斤棉籽用药 1 公斤,在播前57 天均匀拌药。 苗期在发病地块用 70%甲基托布津 80010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 500800 倍液喷施,57 天喷 1 次,连喷 3 次,效果显著。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