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省乃至全国性高淀粉马铃薯良种基地、商品薯基地和深加工基地。 以工业化的思维发展特色马铃薯产业,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贮存一体化的马铃薯产业化经营体系,打造出生态高效、品牌型的现代农业。 种薯基地、商品原料基地、加工企业、市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了产、加、销、储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逐年完善、产销矛盾稳步解决的优势产业格局,实现了企业增效、 8 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山丹 XX位于 张掖市东南部, 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夏季气温在 18℃ ~28℃ ,土质疏松湿润富含机质,特别适合马铃薯的种植。 目前,山丹 XX种植马铃薯已达 5000 多亩,主要品种有大西洋、 费乌瑞特、夏波蒂、克星系列、陇薯系列等 ,以向内地提供种薯为主,亩产 20xx 至 3000 千克以上。 周边的 大马营、霍城 也已 建成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 但 由于没有严格的种薯检测体系,种植大户自发引进的种薯质量差 , 致使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制约和影响了马铃薯的健康发展 ; 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和连年种植,种薯带菌和土壤带菌严重,造成近年来马铃薯病虫害频发,降低了产量,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 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山丹 XX 农业生产坚持科学种田,特色发展,初步建 成了啤酒大麦、“双低”油菜、马铃薯 三 大特色产品基地。 XX 现有耕地 46 万亩, 农区海拔 2400—3100m,年平均气温 ℃ ,夏季特殊的冷凉气候及昼夜温差 ,为种植粮油作物提供了较好的自然条件。 尤其是南部阴湿地区,特别适宜种植油菜、青稞、大麦 ; 北部地区较为干旱,近年来采取雨水集流,节水灌溉措施,收到明显成效 , 所产油菜品质优异,含油量达到 42%以上,成为 XX 的一项拳头产品,年产 3500 万 千克 ,年产优质啤酒大麦、青稞年产量 5500 万 千克 ,成为全国最大的油菜籽连片生产区和河西商品粮重要产区之一 ;两座总库容达 100 万 m179。 的水利调蓄工程和 19 台大型自走式喷灌机以及相配套的水利渠系,保证了干旱区 4 万亩农田的灌溉;875 台(套)国内先进水平的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保证了场区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化;畜牧业生产坚持科学饲养、品种改良,引进发展乳肉兼用型褐牛及藏羊、马鹿等经济型畜品种。 肥牛肉、鲜羊肉、鹿茸等畜产 9 品深受省内外消费者青睐。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是 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 ,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需要 山丹 XX 地处广阔的大马营草原 ,属 祁连山北麓高海拔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优越,给马铃薯种薯的繁育带来了得天独厚的 条件。 山丹 XX 土地种植面积广阔,特别是耕地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病虫害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降水相对集中在 7 至 9月,与马铃薯生长需水高峰期向吻合; XX 周边没有工业厂矿,水源、耕地无任何污 染,农作物中农药用量很低,是发展脱毒马铃薯专用商品薯的理想之地。 同时,周边 县区已经 建成 许多马铃薯加工生产的龙头,这些加工企业大都引进了马铃薯加工行业的高、精、尖、新项目生产装备和先进技术,加工生产规模较大,一般在 5000 吨到 1 万吨以上,原料需求量大 , 能够 带动周边农民大面积推广种植 脱毒 马铃薯。 XX 充分利用 其得天独厚的“天然凉库”和无病虫害的自然隔离条件,建成脱毒马铃薯良种基 地, 为当地农户繁育优质种薯。 通过 建立健全马铃薯脱毒 种薯 繁育体系,加快良种繁育, 以 发挥比较优势、 满足周边县市马铃薯生产需要 , 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和 农民持续 增收。 是落实科学发展,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 是一个 农业大国, “三农 ”问题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 稳定 ,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张掖市 山丹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抓住建设 “中国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 ”被列为国家大型商品 粮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和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的机遇,坚持 “引品种、建基地、推科技、强龙头、促 10 流通 ”等一系列措施,使马铃薯产业由小到大,形成了集科研、推广、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强势产业。 马铃薯与水稻、玉米、小麦并列为四大 粮食作物 , 由于 其 适应性 广、抗灾能力 强、高产稳产 、 产业链长而 日益 受到全球的高度重视。 项目 在 马铃薯 良种繁育及 大田生产中全面 推广标准化种植,实行马铃薯种植区的轮作和薯苗还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加速土壤熟化,减少水土流失和病虫草害及农药用量,实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推动农业的可 持续发展。 是调整农业结构,开创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山丹 XX“两型产业”示范基地采用先进机械设备和实用农牧技术,以农牧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产业体系为示范,集成运用新品种、新科技、新机械、新机制,突显“两型产业”在生态脆弱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中的特征和优势;并利用 XX 的区位优势,通过窗口展示、现场观摩、对外培训、对外作业及技术服务、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和合作共建等方式,扩大产业创新和辐射示范效果。 最近几年 山丹 XX 引进马铃薯种植 , 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其 投入产出比为 1: 4, 平均亩产达到 20xx 千 克以上,与种植大麦、油籽等作物相比,种植马铃薯的亩产利润为种植大麦、油籽的近 3 倍。 亩均纯收入超过 800 元 , 经济效益可观。 因此, 选择以马铃薯良种繁育和商品薯生产为重点的产业化开发,比其它农产品产业化开发更具有优势、更具有发展前景 , 且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 这对于发挥资源优势、改善地区的经济 结构 和生态环境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的需要 优质马铃薯品种 是马铃薯产业开发的基础,良种繁育则是发展马铃薯生产的根本保证。 种薯质量 好坏直接 决定 着 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据 11 调查分析 ,马铃薯良种对提高马铃薯产量的贡献率一般在 60%以上。 马铃薯脱毒组培快繁技术, 作为 马铃薯良种生产的重大技术革新,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马铃薯 种性 退化,大幅度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而且能够解决马铃薯繁殖系数小、新品种推广速度慢 的 难题。 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优良品种普及率低,尤其是脱毒种薯普及率低, 成为制约山丹 XX 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 主要因素。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影响当地马铃薯产业向纵深层次 开发 的关键性 障碍 ,彻底扭转 种薯质量差的 被动局面,必须要加大投资力度, 加快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 步伐,采用现代生物 工程 新技术 ,通过茎尖脱毒和组培快繁 来提高马铃薯良种繁育的速度和效率,建立长期稳定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 , 充分挖掘马铃薯的增产潜力,引导马铃薯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小农经济向规模效益型转变。 不断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和 基地产出效益, 也 是 山丹 XX 及张掖市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必然选择。 12 第 三 章 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 地理位置 XXXX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滩。 地跨北纬 37176。 42′538 176。 2139。 ,东经 100176。 5339。 101176。 2939。 5。 东与永昌县、肃南县毗邻,西隔童子坝河与民乐县相望,南以祁连山分水岭与青海省门源、祁连两县接壤,北以明代所挖壕沟及大黄山根为界与山丹县邻接。 XX 场部距XX 省省会兰州市 420km,至永昌县城 92km,西去民乐县城 53km,北至山丹县城 53km,南越祁连山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 270km。 山丹 XX 三场地处 XX 省河西走廊中部,地理位置位于东经 101176。 00′ 101176。 15′,北纬 38176。 00′38176。 22′,西靠民乐县,东与山丹 XX 二场相邻,南与青海省祁连县,北与山丹县接壤。 建设地点 项目 原原种生产基地 选择在 XXXX 三场 场部南侧, 永民公路以西 ,四周 为 场区耕地; 原种及良种繁育基地选择在三场万亩喷灌地建设,位于三场西南 7 公里处。 项目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 1) 区域面积 山丹 XX 全场总面积 178。 , 合 万 亩 , 其中 : 山丹县辖区面积 万 亩,民乐县辖区面积 万 亩,永昌县辖区面积 万亩,肃南县辖区面积 万 亩。 13 山丹 XX 三场 土地总面积 527 km178。 ,合 79 万亩。 2) 气候条件 山丹军 XX 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腹地, 属 大陆性 气候 类型。 按照海拔高度可分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 4 个气候区。 总的特征是 气温低,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冬季漫长,春秋相连,无明显夏季,降水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而强烈,日照充足,辐射强度大,盛行西北风, 蚜虫降落困难,病虫害轻。 三场气象资料如下: 气温:全年年均气温为 ℃,极端最高温度为 ℃,极端最低温度为 ℃,全年平均日较差为 ℃,年均无霜期为 100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小时。 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57%,年蒸发量为 毫米。 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388mm。 最大冻土深度: 148cm。 风向及风速:年平均风速为 米 /秒,最大风速为 19 米 /秒,西北风为主,占 67%。 农业界限温度: 项目 界限温度 平均始日 日 /月 平均终日 日 /月 区间天数 活动积温 ≥ 0℃ 11/4 21/10 194 1860℃ ≥ 5℃ 10/5 28/9 141 1628℃ ≥ 10℃ 2/6 31/8 91 1180℃ 3) 地形地貌 山丹军 XX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河西走廊一系列构造盆地之一的大马营盆地 ,南有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海拔 24204933 米。 总的地势是东南高西北地,为祁连山北麓山前倾斜平原。 地貌形态由 14 高山、中高山、低山丘陵和平原 4 种基本地貌组成。 4) 水资源 山丹军 XX 地处黑河水系和石羊河水系的分界处。 流经项目区内的主要河流包括石羊河水系的西大河和东大河上游的一棵树沟及敖包沟;黑河水系有马营河的支流白石崖沟、后稍沟、大香沟、小香沟及童子坝河等,水资源充足 ,年径流量 约 亿 立方米。 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1) 区位优势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 地处大马营盆地 , 海拔 2513—2650m,周围山峰相对高度 1300—20xxm,气温低,气候寒 冷 ,日照充足,辐射度强,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无明显夏季。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日照时数 ,无霜期 100d 左右 , 年平均降雨量 388mm。 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优越,给马铃薯种薯的繁育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项目区 耕地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病虫害少,日照时间长,气候冷凉,降水相对集中在 7至 9 月,与马铃薯生长需水高峰期 相 吻合,是繁育马铃薯种薯的最佳基地之一。 2) 政策支持 条件 国家对马铃薯 的 发展不断加大了扶持力度, XX 省也将马铃薯作为“ 十一五 ” 及“ 十 二 五 ” 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制定了发展规 划和科技、资金、政策等扶持措施。 20xx 年,省政府将马铃薯产业列为全省的第一大优势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培育。 张掖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张掖市马铃薯产 业 发展规 划 》等文 件,为进一步加快马铃薯特色产业的发展 提供强有力支持。 张掖市规划建设马铃薯种植基地 60万亩,需要一级种薯 15万吨,需要种薯基地 6~ 15 7 万亩,目前种薯基地不到 3 万亩, 缺口很大。 3) 技术依托 条件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为 XX 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 所。 该 所 是集马铃薯育种和种薯组培脱毒快繁技术开发为一体的马铃薯专业研究中心, 有在职 科技人员 28 名,其中研究员 1 名、副研究员 7 名、博士 1 名、硕士 5 名,拥有先进的育种实验室、组培快繁车间及较大规模的繁种基地。 近年来,先后选育出 陇薯系列 多个马铃薯新品种,为 国内 马铃薯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些品种还被推广到 青海、新疆、 陕西、宁夏、河北、江苏等省区。 4) 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场址位于 XXXX 三场 ,基础设施完善。 XX 本身是一个农业产业化企业,机械化耕作程度高, 职工基础好,已有外来企业租地生产示范的优势。 水: 项目区生活用水由自备水源供给,农业生产用水以大、小香沟两个蓄水塘坝引水灌溉为主,年蓄水量约 70 万方。 有配套引水管道、渠系及大型喷灌设备。 电 : 项目区供电由 XX 电力局甘变供电所供给,可以保证 项目 建设 、生产用电。 交通: 项目区内交通便利, 西靠国道 227 线,永民公路横穿场区,北由山马线路连接兰新铁路、 312 国道。 通讯: 场区电话已实现程控化,山丹电信、移动公司在场区设有机站,国际国内通讯方便快捷。 16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市场分析 马铃薯市场现状 1) 生产情况 由于 马铃薯 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全世界的高度重视 , 马铃薯的种薯及各种加工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 贸易中的重要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