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2、,大豆及豆饼进口量超过 900 多万 t,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 进入 21 世纪,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为此,在注重选育大豆新品种的同时,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工作。 一方面要加强新的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与示范;另一方面搞好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与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大豆单产水平。 “十五”期间,东北春大豆主产区应继续推广“垄三”栽培、永常模式栽培、幸福模式栽培等比较成熟的技术,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由其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迎茬问题。 同时在 3、不同生态地区研究组装并推广适宜的高产配套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大力推广大豆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与机械化,到“十五”末期大豆平均单产达到 2700 公斤/公顷左右。 使东北成为我国商品大豆与出口大豆的主要产区。 黄淮海夏大豆产区和南方多作大豆产区针对不同的生态气候条件及不同品种的生育特性,推广应用适宜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搞好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地膜覆盖栽培、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田间病虫害防治及与小麦、玉米、蔬菜等作物的合理间种、套种与轮作等,进行菜用大豆技术的示范推广,力争经过 5 年时间使黄淮海及南方产区大豆单产水平达到 2250 公斤/公顷,基本满足本地需求。 “十五”应重点推广“垄三”栽培及窄行密 4、植技术。 二、操作规程(一)品种选择与处理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合丰 35、绥农 14、黑农 33、豫豆 22、鲁豆 11、中黄 4 号等,要求种子发芽率 90以上、纯度 98以上。 进行种子播前精选,剔除病种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根粉等拌种,增强种子活力。 (二)合理耕作整地与轮作大豆种植应坚持合理轮作,在东北可与玉米、小麦等轮作,黄淮海及南方产区与小麦、蔬菜等轮作,减少重茬、迎茬面积,同时尽量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 整地以深松为原则,东北大豆主产区采用深松旋耕机进行深松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 6、垄下 1618,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 60左右;种肥施在种下 4,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 40;另外,在始花期至终花期可根据长势进行叶面喷施。 这样就满足了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五)进行科学田间管理重点是防治大豆病虫害,主要有孢囊线虫、根腐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蚜虫等。 蚜虫采取熏蒸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 根腐病、孢囊线虫等可根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种衣剂包衣、选用 50福美双或 50多福合剂按种子量的 种等办法。 大豆田间杂草很多,要筛选出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尽量控制施用量。 播种前或出苗前结合中耕进行一次土壤化学封闭除草,花荚期再喷一次除草剂,在开花末期至结荚期可根据大豆长势喷施化学调控剂,保证大豆高产。 三、注意事项(一)品种选择要适当良种与良法结合才能获得高产,必须选择产量潜力大的优良大豆品种。 窄行密植技术应采用矮秆、半矮秆的耐密品种,不宜选择生育期过长,植株过高的品种,保证在种植密度增加的情况下获得高产。 (二)保证播种质量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应大浅,且做到深浅一致,否则都将影响种子发芽及植株的整齐度。 (三)注意平衡施肥分层施肥时,应注意 N、P、K 肥的施用比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大豆对肥料的不同需求,同时注重 B 肥、等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