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基础测试内容摘要:

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产生的,大板块内部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板块,乙地位于小板块的交界处,小板块碰撞时产生地震。 【答案】 (1)己 非洲 (2)23 3 (3)D (4)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5)大板块分成若干小板块,乙位于小板块交界处。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 1~ 3题。 1.这种气象灾害最有可能是 ( ) A.台风 B.寒潮 C.沙尘暴 D.干旱 2.甲地受该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为盆地 B.受盛行风影响小 C.距离海洋较远 D.纬度较低 3.图中所示的灾害多发的季节是 ( ) A.夏秋季节 B.深秋和初春 C.隆冬季节 D.春节前后 【解析】 1题,从次数等值线看,此气象灾害纬度越高发生的次数越多,且源地位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因此可判断此灾害为寒潮。 2题,图中的甲地通过经纬网可知是四川盆地,受寒潮影响较小,主要是 位于盆地中,北部有秦、巴山地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 3题,由于降温幅度大小是判断寒潮和标准,因此在初春和深秋发生的次数最多。 【答案】 读下图, 回答 4~ 5 题。 4.这种灾害性天气的名称是 ( ) A.寒潮 B.冰雹 C.伏旱 D.台风 5.这种灾害性天气系统也会给当地工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附近海域渔民捕鱼 B.有利于附近盐场晒盐 C.有利于减轻旱情,缓解高温酷暑 D.有利于杀灭害虫,便 于第二年农业生产 【解析】 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从台风的结构来看,中心台风眼气压低,风速小甚至是静风,天气晴朗,台风眼周围是漩涡风雨区,外围为大风区。 台风常伴有大风和特大暴雨,但盛夏间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 【答案】 下图是沿某段纬线地下震源深度及频度分布示意图。 图中 P 点以西为大陆, PQ为海洋,QR为岛屿, R点以东为海洋。 据此回答 6~ 7 题。 6.图示地区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 (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 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解析】 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分析,该图所在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岸,从 “ P 点以西为大陆, PQ为海洋, QR 为岛屿, R点以东为海洋 ” 分析可知该地所在地区属于日本。 【答案】 A 7.下列关于该岛屿受地震影响产生的破坏程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岛屿东侧大于西侧 B.同样震级,震源 a 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 b C.同样震级,震源 a 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 d D.同样震级,震源 d 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 c 【答案】 D 下面是美国 20世纪 30年代 某灾害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 8~ 10 题。 8.图中反映的灾害最可能是 ( ) A.暴风雪 B.飓风 C.火灾 D.沙尘暴 9.该灾害多出现于 ( ) A. 5 月 B. 7 月 C. 9 月 D. 11 月 10.该灾害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距海远近 B.纬度高低 C.地形条件 D.植被破坏 【解析】 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灾害主要分布在落基山脉之东的大平原地区,且由西向东灾害发生的频率逐渐降低,因此它最可能是受 到来自西部高原山地沙尘暴的影响。 9题, 11 月为秋季,该大陆受势力较强的高压控制,风力强劲,故沙尘暴出现的频率较大。 10 题,形成沙尘暴的原因主要是西部的高山和高原地区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地表失去了植被保护,从而使得地表的沙子容易被风带走。 【答案】 11.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________气候,每年夏秋季节,该地区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