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病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别乡、提克阿热克乡、阿克吐别克乡、城镇、牛场、羊场、综合农场、良繁场等 10个乡镇场。 据初步调查,春播大豆疫病发生面积达 325公顷。 主要发生在牛场、羊场、阿尕尔森乡、塔斯托别乡、提克阿热克乡等多个乡(场)。 复播大豆至今尚未发现。 发病品种以东北引进的品种发病重,有相文丰 47;发病较轻的品种有新大豆 1号、王中王、伊大豆 1号、石大豆 2号。 黑农 39号由于 2005年发病重 2006年没有种植。 67公顷,发病面积 200公顷,黑农 39号为该团的主栽品种,面积 200公顷,原种从石河子农科院调入,2006 年发病率在 1%5%。 二、发病症状在我州大豆疫病的显症期主要在开花期,引起根腐、茎腐、 3、植株矮化、枯萎和死亡。 病苗主根变深褐色,侧根几乎完全腐烂。 病茎由地表到第 1分枝处出现水渍状病斑,以后茎部溃烂而倒伏。 感病品种叶片黄化、萎蔫、枯死。 成株期受害,主、侧根腐烂,茎基部出现黑褐色溃疡病斑,病变部位向上扩展,有的在茎部断续出现,发病节位高达 48 节。 病茎髓部变黑,皮层和维管束组织坏死,靠近病斑的叶柄基部变黑凹陷,叶片下垂凋萎,呈八字形,但叶不脱落。 受害植株叶片由下而上发黄,随即整株枯萎死亡。 侵染较晚的植株可以结实,但豆荚基部呈水渍状,病部逐渐向端部扩展,整个豆荚变褐干枯。 潮湿时,荚皮出现黑色霉层。 病荚中的种子也受到侵染,豆粒表面淡褐色、褐色至黑褐色,无光泽,皱缩干瘪,豆粒变小。 三、发病条件影响病害发生的关键因子是土壤温度。 大豆疫病是靠病菌进行传播,土壤或病残体是主要病菌源,病菌通过降水和灌溉水进行传播。 因此,充足的水分是病害侵染、流行的必要条件。 四、发病地块该病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夜潮地、积水地、低洼地。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发生病害重的植株均在积水和出水口处。 五、织劳力,拔除病株销毁。 生大豆疫病的地块严禁再种植大豆,要求制种单位严禁私自从外省调运种子。 止疫区的大豆种子向非疫区销售。 律不准做种,不准发放产地检疫证书。 8%甲霜磷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克/667 平方米对水进行喷雾防治,发病中心植株受药剂和土壤温度的影响,病情有所减轻。 专利查询。大豆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湖南20xx届高三第7次月考试题理综化学word版含答案
% 40% ① T__高于 (2 分 )__500 ℃ (填 “高于 ”或 “低于 ”)。 ② 温度为 500 ℃ 时,该反应 10 min 时达到平衡,则此温度下,反应 Ⅰ 的平衡常数 K=__200_L2/mol2(2 分,未写单位扣 1 分,数值错误不给分 )__。 (4)某研究小组将一定量的 H2和 CO2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发生反应 Ⅰ 、 Ⅱ 、 Ⅲ )
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5 克+速乐硼 30 克兑水 15进行叶面喷肥。 三、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播期的早晚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非常大,适期播种,保苗率 高,出苗整齐、健壮、生育良好,茎杆粗壮。 我镇的适播期以 6 月中旬及之前为宜,亩播种 等地力亩留苗 株。 播种深度以 米为宜,确保苗壮、苗齐。 四、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及时定苗。 3期进行中耕除草,也可用除草剂如 5%精禾草克60 毫升,兑水 30 公斤喷雾。
湖南20xx届高考模拟卷二理综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一般来说,花粉在 ________________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3)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物的一般途径是 通过 ________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途径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 ________,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 (4)由花粉发育成的完整植株称为 ____________植株。 该过程说明成熟花粉具有 _______。 (5)在培养过程中,如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