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内容摘要:
2、较难防除的恶性杂草主要有:野燕麦、看麦娘、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和猪殃殃、荠菜、野油菜、播娘蒿、大巢菜、小蓟、田旋花等阔叶杂草。 90%以上的大麦田杂草以种子繁殖,只有少数杂草为根茎繁殖。 大麦田杂草多在冬前出苗,4 月5 月开花结实,其生育期与大麦一致,严重影响大麦的生长发育。 大麦田杂草萌芽出土的高峰一般在大麦播种后 15 天25 天,即 11 月是杂草出苗的高峰期,此间出苗的杂草约占杂草总数的 95%,部分杂草在次年返青期(2 月3 月)出现一次小的出苗高峰。 当大麦播种过晚或土壤墒情过差时,杂草出苗高峰在次年的 2 月3 月。 二、)土壤处理:犁地后先将地粗耙一遍,然后将40%野麦畏乳油均匀喷于地表 3、。 亩用药量:黏土地用 200 毫升,沙土地用 150 毫升。 施用方法:背负式喷雾器按每亩用药量加水 10 千克12 千克稀释后均匀喷于地表;机动弥雾机按每亩用药量加水 4 千克稀释均匀喷于地表。 喷后立即细耙 3 遍4 遍,均匀将药混入 1 厘米10 厘米土层中,混土后可随时播种,也可隔 3 天5 天播种。 注意事项:喷药后要立即耙地,以免药剂挥发影响药效。 耙地混土深度以10 厘米为宜,太浅太深都会影响药效。 加药时要先摇动药瓶,待瓶中的结晶物全部溶解后,再加到喷雾器中。 施药要均匀,不能重喷和漏喷。 田间施药以喷雾最好,实践证明药剂拌细土或撒施效果都不好。 施药和播种不要间隔太长,否则会影响防治效果。 野 4、麦畏土壤处理防除野燕麦,防除效果与土壤墒情、整地质量、混土质量关系密切。 (2)生长期茎叶喷雾。 大麦田生长期茎叶喷雾防除野燕麦,以 11 月下旬12中旬为最佳施药期,具体应以大麦播期和野燕麦出苗情况而定,以野燕麦二叶至二蘖期为宜。 施用药剂及亩用药量: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 80 克100 克。 施用方法:背负式喷雾器按每亩用药量加水 12 千克44 千克稀释均匀喷雾;机动弥雾机按每亩用药量加水 4 千克稀释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无论用背负式喷雾器或是机动弥雾机施药,喷头距地面高度不低于 1 米,有风时不要施药。 喷药后大麦叶片可能会出现扭曲现象,但很快就会恢复,对大麦生长没有影响。 骠马常用于小麦田防除。大麦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相关推荐
2、胞覆剂拌种:每亩用精选种籽 1012 公斤,经播前处理后,斤(23 袋)拌种:将大麦种放入容器或塑料袋内,倒入液剂并充分搅拌,然后边拌边撒入粉剂,使种子表面均匀粘附粉剂后即可播种。 应现拌现播,严禁拌种后隔夜播种。 四、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分墒条播,均匀盖土,保证基本苗 2025 万,有效穗 3540 万,穗实粒 3040 粒,千粒重 3640 克较为理想。 五、科学施肥
2、弹性强,半矮秆耐肥抗倒;穗长中等,长纺锤形,长芒;着粒密度中等,籽粒短圆,壳薄,粒重中等;株型紧凑,生长清秀,青秆黄熟;早熟,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经抗病性鉴定,“浙皮 6 号”表现高抗黄花叶病(株发病率 、中抗赤霉病(病情指数 、中抗白粉病(叶发病率。 在生产示范试验中,该品种还表现出较抗网斑病,抗倒性较强,耐湿性较好。 浙江省大麦区域试验结果,“浙皮 6 号”,比对照早熟品种浙农大 3
2、根直径为 米的塑料软管滴灌。 3、栽培方式采用大田直接扦插,大棚设施栽培。 南京地区春、秋季均可扦插,春季 2 月中旬、秋季 8 月中旬。 采集生长强壮的半木质化枝条,剪成 1218 厘米长的插穗(每根插穗要有 46 个芽),用生根粉液浸泡插穗 24 小时。 按行距 30 厘米、株距 25 厘米扦插,每穴 12 根,密度为 70008000 株/亩。 扦插时腋芽向上,不能倒插,入土深度为
2、呈龟背形,然后在料面上用塑料薄膜盖严。 3 科学管理菌丝体生长阶段管理。 播种后 10 天内如有个别地方菌种未萌动,可撒石灰水促进萌动,播后在大棚上或阳畦上加盖草帘保温。 在 710条件下,15 天左右菌丝就长满整个畦面,30 天左右菌丝就深入到料面下 5 厘米左右,40 天就可以揭膜通风催蕾,这时要保持 80%以上的高湿环境,每天揭膜通风 10分钟,促使菌床由灰白色转为雪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