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料黑木耳田园化有栽培新的技术内容摘要:

1、年来黑木耳销售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有新的变化,其传统栽培模式段木栽培已将“难撑”。 其一:木耳资源消耗太大,不利长远发展。 其二:依靠半天然的人工管理单产低下,栽培效益不稳定。 时代进步急需提高效益,产业化呼唤栽培革新。 面对黑木耳袋料栽培成活率低,杂菌易污染,产量低,是食用菌界普遍头痛的难题。 龙泉市安仁富忠食用菌场科技人员进行了科学大胆的探索栽培,历经三年最终掌握了其栽培要点,在接种成功率、出耳产量和质量都较原来有很大的突破,近一年多来辅导一批耳农走上致富路。 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 制袋应在 10 月上旬至 11 月上旬,这段时间最为理想,室温 1824,空气相对湿度 65,且气温渐低杂 2、菌活动处于低潮,有利于黑木耳菌丝吃料,也有利早春出耳。 2、原料与配比。 袋料栽培黑木耳原料以阔叶树木屑为主,一次性粉碎成粒形为好,棉籽壳、稻壳粉是理想的栽培料,麸皮、米糠等辅料组成的培养基。 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 配方:杂木屑 80,米糠 10、麸皮 8、碳酸钙、红糖各 1。 配方:杂木屑 60、稻壳粉 28、麸皮 10、碳酸钙、红糖各1。 以上配方含水量为 55左右稍可。 3、装袋灭菌。 采用 155压聚乙烯筒料,其筒袋处理装袋灭菌接种大致与香菇制袋相仿(接种后用套袋扎好),不同的是在于室内菌丝培养、排场出耳之别,适温发菌培养至发菌圈 10解开套袋口增氧,促进发菌。 4、耳场选择。 选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水 3、源方便、无污染源、防涝的田块或旱地作耳场。 整畦床龟背状,宽 120不限,边沟为人行道。 用小木杆或铁丝架成,排行比香菇筒稍稀。 畦床地面以干草披盖,以利保湿,防止泥沙侵蚀耳筒。 无须覆盖薄膜,露天排场。 5、排筒及出耳管理。 2 月上旬将发好的菌筒移出耳场,选晴天或阴天扎孔排场,将菌筒扎成 150 个出耳孔(用 06钉头做成扎孔工具),耳筒扎孔后 7 天可喷细水管理,早、晚各喷一次,每次喷水来回轮换,至半个月的管理耳片八、九分成熟即可采摘。 采摘一批换头一次,使之两头出耳均匀,促进菌丝形成子实体。 水分管理:黑木耳有别于香菇,耳筒应保持干干湿湿,干湿交替,一批耳采收后,养菌一周并停止喷水,待第二批耳形成,照 4、常管理,共采摘三至五批,黑木耳加工干制非常简单,在阳光下晒干即可。 新法袋栽黑木耳技术要点:准确安排制袋时间,因借 10 月气温秋高气爽;接种后合理堆放,适当通风;经冬天缓慢发菌,使菌筒温度保持在自然气温,避免直射光,来年 2 月上旬排场出耳,用科学方法扎出耳孔,使菌筒不伤损而受刺激;借早春雨水充沛出耳早,转潮快,无病虫害,无须喷洒农药,干制后耳片质量好,管理方便,与袋料香菇相比省去搭建荫棚、塑料薄膜等。 加工简单,栽培易掌握,从排场出耳到采收结束只需 4 个月。 袋栽黑木耳成本比袋栽香菇略低,袋产干耳 5075 克,按市场价 46 元千克计算,每袋收入 2330元。 又时逢季节性市场空档,故产品好销,经济效益可观。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