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栽黑木耳春耳的管理技术内容摘要:

1、于气候差异,在温度高的南方以秋栽为主。 摆袋出耳时间的选择。 木腐菌对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分解利用是靠菌丝分泌各种酶的作用进行,而酶对温度极为敏感。 就黑木耳而言,菌丝对低温的忍耐力比高温强得多。 据测定,木段内的菌丝体在零下 3040也能安全过冬,而高温会使菌丝蛋白质变性,使酶失去活性,菌丝体内各种代澍活动都不能正常进行。 温度在 2832,菌丝生活力就很快衰退。 所以,春耳摆袋出耳的时间应以当地温度平均在 13左右较适宜。 割口后,子实体原基期温度要控制在 820之间。 在刮大风、刮干热风的天气,不能摆袋割口,而雨后天晴、空气清新、湿润、凉爽最为理想。 水分管理。 黑木耳是喜湿型菌类,空气湿度 2、不够,耳片不能湿润舒展就不能正常生长。 但黑木耳又是有怕涝的特性,耳片如果过分吸水膨胀,细胞破裂,子实体就会发生病变。 袋栽春耳在水分管理上分耳芽期、展片期和成熟期,不同生长期要采取不同的水分管理。 总的原则是:耳芽期水分管理要偏小,空气湿度要保持在 80%85%为宜。 随着耳芽的生长耳片逐渐形成。 这时湿度管理以85%95%为好。 但也要视气温高低而有所差别。 如果温度偏低,菌丝中的分解酶活性下降,供子实体生长的营养就会不足,此时如果喷水量大,耳片“喝水”多而“吃干”的少,其抗逆能力就必然下降,菌袋易被杂菌乘虚而入。 如果温度适宜,分解酶活跃,营养供给充足,耳片对水分的吸收消耗也随之增加,子实体生长快而旺盛 3、。 耳片在成熟期要采用大湿度大通风的方法,促其加快成熟。 但要严防高温高湿、不通风同时并存。 如果由于营养供给不足使耳片生长过慢,可以适当停水几天,使耳片干缩,让菌丝积蓄营养后,再进行水分管理。 温度管理。 在自然界里,春秋两季生产的黑木耳色深、肉厚、质优,伏耳则耳片薄,色浅,且病害多,易流耳。 其原因就是温度因子在起作用。 黑木耳子实体发育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 1825。 实践中证实,春栽黑木耳子实体生长的温度管理应调至黑木耳适宜温度的下限。 这有利于防止高温天气突然出现给子实体造成危害。 采收加工。 成熟的黑木耳耳片长大舒展,耳根收缩,颜色由深变浅,或是耳片腹面已产生白色孢子粉时便要及时采收。 采收前后要注意以下几点:木耳近成熟时,要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如果有连雨天气出现又遇高温,易大面积发生流耳。 这时,可提前采收。 有条件可以机械脱水干燥或将菌袋用薄膜覆盖,等阴雨过后再采收晒干,以避免丰产不丰收。 采收后黑木耳要用剪刀把根蒂剪去,把朵形耳分成单片,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进行晾晒。 晾晒时,要将根面朝下,耳片朝上,不到八分干时不能翻动,使其自然收缩,保护好朵形,以提高商品质量。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