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栽黑木耳烂棒的原因及其防治内容摘要:

1、棒的原因1、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段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霉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 2、季节安排不当:一是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迟或秋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养菌期间超温,高温高湿条件下各种杂菌趁机感染。 二是秋栽黑木耳栽培季节安排过迟或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发菌期间气温低于 20,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导致菌棒腐烂。 3、养菌期间管理不当:发菌前期室温较低;发菌后期气温升高,没有及时通风降温;发菌期间通风不良,使菌丝活力下降,引起杂菌感染。 4、耳棚未清理干净或靠近污染源:生产中使用旧耳棚,耳棚未清理干净或未经过消毒;有的耳棚直接靠近污染源或使用了被污染的水,引 2、起菌棒腐烂。 5、出耳期间水分管理不当。 6、采耳过晚。 采取的对策1、选好菌种:选择菌龄在 35 天45 天,发菌良好、菌丝洁白,生长粗壮,抗杂性强、产量高、耳片大、肥厚、颜色深的黑木耳菌种。 2、科学安排栽培季节:黑木耳栽培分春栽和秋栽,秋栽接种期一般安排在 8 月9 月,当气温低于 30时接种,春栽接种期一般安排在旬平均气温上升到20往前推 60 天65 天接种,不同地区应根据海拔高度不同适当提前或推后。 3、适温养菌:黑木耳菌丝在发菌阶段需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发菌温度在536之间,最适温度为 2428,秋栽黑木耳在发菌的前期和春栽黑木耳在发菌的后期,当气温超过 25时,每天至少应给培养室通风 3、 2 次3 次,且晴天通风须在早晚进行。 另外春栽黑木耳在发菌前期,当气温低于 20时,应给培养室加温,使培养室温度达到 2224。 4、管理科学:黑木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湿度和通风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木耳原基形成期,保持相对湿度在 80%左右,并适度通风;在原基分化形成期,珊瑚状耳芽相当幼嫩,保持相对湿度 80%90%,此时如果湿度过大,应立即停止喷水 35 天,耳基稍干后再浇水,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为促进耳片快速生长,要坚持三干七湿的原则,加大通风,干湿分明,相对湿度保持在 90%95%之间。 5、适时采收:当子实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变薄,耳根收缩、八分成熟时采收。 采收时一手握住菌棒,一手捏住耳根,轻轻旋转,不能在菌棒上留有耳蒂,以免引起杂菌感染。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