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栽香菇的快速催蕾技术内容摘要:

1、栽香菇采用注水或泡袋催菇方法,会使菌棒内的含水量过高,菇农长期忙于割袋膜护育菇蕾。 有的催菇后长期不出菇,错过花菇培育季节,影响产量、质量和效益。 现介绍一套快速催蕾方法。 定向刺孔:用 810 厘米长的铁钉 4 根,钉在厚 米、长 45 厘米、宽度适宜手握的木板上,钉子要全部钉入。 用钉排在催菇菌棒上的点种面打刺两排,单面 2 行 8 个眼。 立式摆袋:把刺孔的菌棒立式排入浸水池或大桶内,最多 2 层。 上面用竹木排压住,再压上石块等重物,防止菌棒上浮。 定量配液:用定量水桶或水池,配制 的尿素溶液,将配液注入摆好菌棒的池内,浸没菌棒 510 厘米,保持水位 1 小时。 定时浸袋:浸水菌棒浸没 小时。 其中, 2、大潮菇浸水 小时;二潮以后每次浸袋 23 小时。 浸水 时后,开始抽检浸水量,以钉孔周围含水量 65%70%,其它部位 45%60%为宜,菌棒呈现局部含水量偏重,部分含水量偏低状态。 一般采用称重法确定浸水量,第一次浸水后的重量是菌棒栽培时重量的 100%110%,春栽袋是栽培时重量的 90%105%左右。 以后每潮减少浸水重量 15%左右。 温差催蕾:选择昼夜温度 820的晴天浸袋催菇,夜间必须出现 12以下的低温,中温菌株需要 1416的低温。 在浸过水的菌棒一端刺一字形排水孔,排水孔端向下,排放在向阳背风、不积水的地面上,用塑料薄膜盖严,在薄膜内的菌棒上面放置温度计。 用阳光照射,阳光温度低于 15 3、或遇阴天时,可增温,促使薄膜下的温度达到 2832,保持 24 小时,掀膜通风,再用夜间的自然低温 12左右刺激 46 小时。 只要温控准确,1 次即可。 如果高低温度不足,可连续进行 23 次。 调温育蕾:通过刺孔、浸水和温差刺激的菌棒可原地不动,用塑料薄膜盖严,四周要求压实。 菌袋在 1824条件下,23 天后大量生出菇蕾。 一般从第二天傍晚或第三天早上开始选出菇蕾较多的菌棒放入出菇棚的最下层。 以后,每隔 1224 小时选出 1 批,自下而上放入出菇棚,23 天全部完成。 注意事项用上述方法催菇的菌棒含水量应为 35%55%。 含水量低于 35%的菌棒,要提前少量补水养菌;含水量高于 55%的菌棒宜适当缩短浸水时间或不浸水。 温差催蕾的增温全程,应每隔 30 分钟检查 1 次。 超过 35应立即降温。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