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xx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17 世纪,英国 “ 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 “ 抢占了先机 ” 和 “ 傲视全球 ” 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24.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 “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 “ 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 的观点。 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5. “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谕等著《中华 文化史》)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26.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有 ①“政在得民” ②“民贵君轻” 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④“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7.右图是公元前 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 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 下列对两者的表述正 确的是 A.都展示了高超的艺术 水准 B.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 D.都反映了当时阶级关系的实质 28.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 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 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29.“(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 这种场 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A.商周 30.英国曾拒绝卷入任何涉及转让国家主权的欧洲一体化行动。 舒曼计划公布后,“令英国感到担心的是,戴高乐(法国总统)正在采取行动, 企图把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成为欧洲政治经济联盟。 ”于是决定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就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进行谈判。 这表明英国 A.想控制欧洲共同体与苏联争霸 B.力求挽回被欧洲大陆国家抛弃的命运 C.不想失去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D.借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国际政治地位 31.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 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 ”这里使苏联共产党“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是因为戈尔巴 乔夫 A.经济改革成效不佳 B.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 C.主动放弃与美争霸 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 32“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 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A .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 指导了二战后西方 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C. 是在美国制定了第三条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