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颈瘟的防治误区内容摘要:
1、轴与稻穗连接部位上的稻瘟病。 稻穗颈是将稻叶制造的光合产物输送到穗部的必经之道,也是稻株最易感染稻瘟病的部位。 始穗后,叶鞘松弛,为稻瘟菌侵入开了方便之门。 同时穗轴刚伸长时穗颈部位比较幼嫩,是稻株最薄弱的地方。 对于一些感瘟品种或抗性较差的品种,稻瘟病菌很容易从穗颈节侵入而染上稻瘟病。 染病后,随着病菌的繁殖和危害,穗颈节坏死,输送到穗子的养分通道便被阻断,于是形成白穗或瘪粒的稻穗,农民称之为卡掌卡脖子。 一旦穗颈染上稻瘟病,轻者严重减产,重者基本失收。 近年来之所以稻穗颈瘟发病严重,主要原因是防治不力,在防治上存在以下误区。 白穗时才施药稻瘟病病菌刚侵入时,一般不表现症状,发病初期表现不明显。 而等到穗颈因 2、病坏死而出现白穗时再防治,为时已晚。 防治稻颈瘟一般要在破口始穗期用药,感瘟品种或不抗瘟品种或生长过旺的丘块,还要在齐穗期抽穗达 80%左右时再用药一次。 苗瘟不严重的丘块抽穗时不用药。 苗瘟是发生在苗期分蘖期的稻瘟病,与穗颈瘟相比,仅是发生时间和部位不同而已。 有些品种,较抗苗瘟,但未必抗穗颈瘟。 且稻瘟病发生受环境影响较大,分蘖期发病条件不适宜,苗瘟发生也可能并不严重;如穗期条件适宜,又可能表现出感病。 如果是感瘟品种或不抗病品种,穗期又遇阴雨温湿条件,无论苗瘟发生轻重,都可能导致穗颈瘟的大流行。 因此,如果是感瘟品种或不抗瘟品种,或者是历年稻瘟病发生严重的地区或丘块,即使苗瘟不严重,也要加强对穗颈瘟的 3、防治,抓住破口始穗期齐穗期、各用药 1 次。 抗瘟较强的品种在抽穗时不用药对稻瘟病绝对抗病的品种是没有的,抗性是相对的。 虽然抗瘟品种发病率明显低于感病品种,但是如果种植在常年发病严重的地方或丘块农民称之为稻瘟病的老窝,或偏施氮肥、营养生长过旺、抽穗期遇上阴雨连绵的天气,也可能发病。 对于常年发病丘块,即使是抗性品种,也要注意防治穗颈瘟;偏施氮肥、营养生长过旺的丘块,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都不可忽视对穗颈瘟的防治。 抽穗期遇雨不用药抽穗期出现阴雨天气有可能严重发病,如感瘟品种种植面积较大的地方,还可能引起穗颈瘟的大流行。 因此,防治穗颈瘟要在水稻破口始穗期和齐穗期各施药 1 次,施药后 8 小时内遇雨还要补施。 即使是阴雨天,也要抢住雨中间隙用药。 优质稻、多年种植的品种或组合、苗瘟比较严重的丘块、植株生长过旺的稻田、山阴田、冷浸田及抽穗期降雨的丘块,都要在破口始穗期、齐穗期各用药 1 次。 一般每 667 平方米每次用 20%三环唑 150 克或 40%富士一号 100 克,对水 60斤配成药液喷施,将植株喷透。 交替使用对口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专利查询。稻穗颈瘟的防治误区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河北省衡水市20xx-20xx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a卷
,能抓住精要,呈现真相,直抵人的内心深处,是一般文学家难以达到的。 ( 2)作者为什么认为张爱玲最好的作品是《十八春》。 请简要分析。 (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对于张爱玲,作者为什么说 “ 人们似乎 多 觉其雅,而 忽略 其痛 ”。 请简要分析。 ( 6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