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套种平菇内容摘要:

1、用稻行空间和稻丛荫蔽下的特殊条件套种平菇,既可为平菇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温湿条件(昼夜温差大,遮阳好,散射光充足等),使平菇获得高产,又可填补夏季菇少的市场淡季,丰富夏季蔬菜品种,增加稻农收入。 一、茬口安排与田块设计:水稻品种宜选择抗倒伏性强、株身高、秆粗、抗稻飞虱的品种为宜。 播种期在 5 月下旬,6 月下旬移栽,密度只要两蔸稻间能放 2445 厘米聚丙稀塑料菌袋即可,间隔几株留出一条 30 厘米以上的走道,作检查、采菇用。 摆菌袋之前,田块应挖好围沟和厢沟,以利排、灌水。 ?二、平菇品种的选择:平菇原种制作一般在 6 月下旬,栽培种制作在 7 月下旬,栽培袋制作在 8 月下旬。 品种应选用高温型菌 2、株,如 831,三峡 13 号,和凤尾菇,也可选用广温型平菇如三峡 1 号等。 ?三、制袋与发菌:1、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棉壳 89%,玉米粉 3%,石膏粉 2%,进口复合肥 1%,石灰粉5%(兑水拌料)。 配方二:稻草 79%,麦麸 10%,玉米粉 3%,复合肥 1%,石膏粉2%,石灰 5%(兑水拌料)。 上述两个配方中均另加 菌灵,含水量6265%。 每袋装干料 1斤。 ?2、堆料发酵。 选择新鲜无霉变的棉壳或金黄色稻草在阳光下曝晒 2 天,杀灭杂菌和虫害,然后将上述配方中原料混合均匀,用石灰水拌料,料水比 1做成宽 、高 、长不限的料堆。 周围盖薄膜,顶部盖稻草,如遇雨天可用薄膜盖,不让雨水流入料内。 3、23 天后翻堆一次,使料上、下、里、外调换位置。 再堆 23 天,仍需覆盖。 ?3、装袋接种。 装袋前在料堆四周用 11000 倍敌敌畏和 1100 倍甲酚皂药液将料和场地均匀喷一遍,进一步杀灭虫害,去掉氨味,搞好场地环境消毒。 装袋时料要装紧,装至距袋两端各留 5 厘米即可,然后用 2米直径木棒在料中央打一洞,贯穿两头,用菌种将洞填满,两头料面各播一层菌种,套上套环,盖上两层牛皮纸,用绳扎紧,置于阴凉室内发菌。 发菌期间应经常检查料温变化和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杂菌及时检出,注意通风和翻袋,约 20 天可长满菌丝。 ?四、菌袋下田后的管理:菌丝长好发足后,此时正好是水稻封行抽穗完成,具备了遮阳保温条件,将已 4、长好的菌袋搬入稻田进入出菇阶段管理。 菌袋搬入稻田前,一是要把围沟、厢沟开好,排干积水(以后进行湿润管理);二是应重治一次稻飞虱;三是将菌袋套环等去掉,将袋口挽至料平;四是菌袋摆放好后,灌一次大水,水淹菌袋不超过 1/3,35 小时排干,然后促使原基形成。 后期的水分管理主要以勤灌勤放为原则。 采用干湿交替的管理办法,1 周后可采收头潮菇。 采收一潮菇后,再灌一次大水,经 24 小时后排水,便进入二潮菇的管理,10 天左右可采收二潮菇。 这样共可收 34 潮菇,一直到水稻收割,如果菌袋还能出菇,可搬到其它场所埋土再出菇或者用于栽培鸡腿菇。 ?每亩稻田一般可排放 4000 袋,每亩可产鲜平菇 6000 多公斤。 (杨大林)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