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套种平菇内容摘要:
1、用稻行空间和稻丛荫蔽下的特殊条件套种平菇,既可为平菇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温湿条件(昼夜温差大,遮阳好,散射光充足等),使平菇获得高产,又可填补夏季菇少的市场淡季,丰富夏季蔬菜品种,增加稻农收入。 一、茬口安排与田块设计:水稻品种宜选择抗倒伏性强、株身高、秆粗、抗稻飞虱的品种为宜。 播种期在 5 月下旬,6 月下旬移栽,密度只要两蔸稻间能放 2445 厘米聚丙稀塑料菌袋即可,间隔几株留出一条 30 厘米以上的走道,作检查、采菇用。 摆菌袋之前,田块应挖好围沟和厢沟,以利排、灌水。 ?二、平菇品种的选择:平菇原种制作一般在 6 月下旬,栽培种制作在 7 月下旬,栽培袋制作在 8 月下旬。 品种应选用高温型菌 2、株,如 831,三峡 13 号,和凤尾菇,也可选用广温型平菇如三峡 1 号等。 ?三、制袋与发菌:1、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棉壳 89%,玉米粉 3%,石膏粉 2%,进口复合肥 1%,石灰粉5%(兑水拌料)。 配方二:稻草 79%,麦麸 10%,玉米粉 3%,复合肥 1%,石膏粉2%,石灰 5%(兑水拌料)。 上述两个配方中均另加 菌灵,含水量6265%。 每袋装干料 1斤。 ?2、堆料发酵。 选择新鲜无霉变的棉壳或金黄色稻草在阳光下曝晒 2 天,杀灭杂菌和虫害,然后将上述配方中原料混合均匀,用石灰水拌料,料水比 1做成宽 、高 、长不限的料堆。 周围盖薄膜,顶部盖稻草,如遇雨天可用薄膜盖,不让雨水流入料内。 3、23 天后翻堆一次,使料上、下、里、外调换位置。 再堆 23 天,仍需覆盖。 ?3、装袋接种。 装袋前在料堆四周用 11000 倍敌敌畏和 1100 倍甲酚皂药液将料和场地均匀喷一遍,进一步杀灭虫害,去掉氨味,搞好场地环境消毒。 装袋时料要装紧,装至距袋两端各留 5 厘米即可,然后用 2米直径木棒在料中央打一洞,贯穿两头,用菌种将洞填满,两头料面各播一层菌种,套上套环,盖上两层牛皮纸,用绳扎紧,置于阴凉室内发菌。 发菌期间应经常检查料温变化和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杂菌及时检出,注意通风和翻袋,约 20 天可长满菌丝。 ?四、菌袋下田后的管理:菌丝长好发足后,此时正好是水稻封行抽穗完成,具备了遮阳保温条件,将已 4、长好的菌袋搬入稻田进入出菇阶段管理。 菌袋搬入稻田前,一是要把围沟、厢沟开好,排干积水(以后进行湿润管理);二是应重治一次稻飞虱;三是将菌袋套环等去掉,将袋口挽至料平;四是菌袋摆放好后,灌一次大水,水淹菌袋不超过 1/3,35 小时排干,然后促使原基形成。 后期的水分管理主要以勤灌勤放为原则。 采用干湿交替的管理办法,1 周后可采收头潮菇。 采收一潮菇后,再灌一次大水,经 24 小时后排水,便进入二潮菇的管理,10 天左右可采收二潮菇。 这样共可收 34 潮菇,一直到水稻收割,如果菌袋还能出菇,可搬到其它场所埋土再出菇或者用于栽培鸡腿菇。 ?每亩稻田一般可排放 4000 袋,每亩可产鲜平菇 6000 多公斤。 (杨大林) 专利查询。稻田套种平菇
相关推荐
1、稻蘑菇水稻”耕作模式。 在水稻收割后,就地晒干稻草,就地堆制发酵制作培养料,就地栽培,并用草帘、塑料小拱棚或塑料大棚进行覆盖管理,省去了建造菇房和原料的搬运过程,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加之每年轮换耕地种植,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使蘑菇产品达到无公害质量要求。 此外,稻田种植双孢蘑菇是对农作物秸秆有效综合利用的良好方法,种植蘑菇的秸秆下脚料就地还田,再种植水稻时,可以少施肥料
居注,襄益任职论事,无所回挠。 吕夷简平章国事,宰相以下就其第议政事,襄奏请废止之。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 复修起居注。 唐介击宰相,解盛怒, 襄趋进曰: “介诚狂愚,然出于进忠,必望全贷。 ” 既贬春州,又上疏以为此必死之谪,得改英州。 进知 制诰 . . ,三御史以论梁适解职,襄不草制。 后每除授非当职,辄封还之。 帝遇之益厚
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科技发达 B.交通便利 C.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第三产业发达 右图是“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33.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4.④基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C.港口建设 D.海岛旅游开发
4.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 1741 年突破 1 亿, 1776 年达到 2 亿, 1790年超过 3亿。 到道光皇帝时的 1834年突破了 4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 A.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B.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C.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 5. 明清时期 (鸦片战争之前 ),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