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冀州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理试题a卷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4.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 1741 年突破 1 亿, 1776 年达到 2 亿, 1790年超过 3亿。 到道光皇帝时的 1834年突破了 4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 A.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B.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C.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 5. 明清时期 (鸦片战争之前 ),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 佣关系 ,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大门的武器是 10月 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这一政策 进程 ,我国工业总产值 642 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比 1952 年增长 84%。 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 这说明 A.农轻重比例不合理 B.忽视农业的发展 C.我国初步实现工业化 D.重工业发展成就斐然 9. 20世纪 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 ”该打油诗反映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 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 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 10. 1986年 8月,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引发全国关注。 当时外电报道:“中国沈阳,一项重大的事件: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 ”破产事件为什么引起反响的原因是 A. 冲击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B.打破了“姓社姓资”式的桎梏 C.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序幕 D.暴露了“大锅饭”体制的弊端 11. 我国某地农村曾流传一首民谣:“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 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 ”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 A.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展乡镇企业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以上言论是对 1992年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 地位 C.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 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 ”这反映出近代报刊的创办 A. 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14.布罗代尔在《 15到 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 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 (或几乎如此 )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 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15.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里的“革命因素”是指 A.“价格革命” 和“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16. 1819年 8 月,一份讣告说:“它武装了人类,使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它”是指 A.发电机 B.蒸汽机 C.珍妮机 D.内燃机 、写、算术、平板缝纫等极其有限的课程,在于培养其未来做好妻子、好母亲而非职业培训;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电铸术、骨 相学等利于就业的课程。 男女课程的差别表明 A. 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地位 18. 1929~ 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迄今为止仍然是破坏性最大的经济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A.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无规律 B.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激化 C.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D.股票市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19.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 过渡到纯粹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粹社会主义的分配”。 结果,这一尝试 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B.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 C.导致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0. 1932~ 1933年,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发生严重的大饥荒。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工业化运动的开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农业全盘集体化 D.新经济政策 21. 戈尔巴乔夫曾说:“他是改革的先驱者。 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 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 使斯大林失掉了声誉。 ”戈尔巴乔夫评价的是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罗斯福 , 1929年~ 1938年,美国大部分商品滞销,但收音机的销售量却呈爆炸式增长。 由此可以推理当时 23.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 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建立“福利国家” 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24. 美国在 20 世纪先后有两次美元与黄金的脱钩,而 1944 年在布雷顿森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