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杂草匍茎剪股颖的特点及化学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田杂草群落的种类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近年来,随着丁草胺、农思它、农力等除稗剂和草克星、农得时、威农等阔叶除草剂的应用,稻田中稗草、牛毛草、异型莎草、眼子菜等杂草数量不断减少,有的已基本灭除,但匍茎剪股颖的数量却与日俱增,成为危害稻田的主要杂草,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为此需着重研究和解决匍茎剪股颖的防治技术。 我们历时 3 年对匍茎剪股颖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终于找到了防治匍茎剪股颖的有效化学药剂。 1 形态特征匍茎剪股颖为多年生禾本科杂草。 茎秆圆形、茎纤细、茎粗 株低矮、茎基部平卧或匍匐地面,直立部分 1820地下根茎。 节上有分枝,且于分枝处形成新根 2、伸入土中。 叶片报针形,叶宽 34长 1416滑无毛。 叶片与叶鞘的交界处有叶舌,叶舌膜质、舌状顶端钝圆形。 经过 3 年的连续观察,没有见到匍茎剪股颖抽穗开花,很可能是气候条件不适或匍茎剪股颖的有性世代退化的缘故。 2 生物学特性匍茎剪股颖以越冬残株在稻田或池埂上越冬,残株匍匐状,紧贴地表。 4 月上旬当外界气温稳定通过 3时,越冬残株开始萌动,5 月上旬当气温稳定通过12时长出新的植株,灌水泡田后新株迅速生长。 5 月 20 日左右伸出 35 个节,每节不少于 23 个蘖芽,开始形成分蘖,同时在其节部长出不定根迅速伸入土中。 5 月 30 日左右伸出 89 个节,很快在田间生成一节节分蘖、节节生根、蘖又 3、分蘖的状况。 如果将分枝同主茎剪断,其分枝可形成独立的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6 月份该杂草大面积发生,迅速遍及全田,很快形成杂草一片,同水稻激烈地竞争水分、养分和能量,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可使水稻减产20%30%。 3 化学防治技术经过 3 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得出必宁特加扑草净防治匍茎剪股颖效果很好,防效达 98%以上。 1999 年,我们采用阿罗津、必宁特、农力、二甲四氯、苯达松、伏莎多、超畏、扑草净、草克星等药剂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必宁特和扑草净效果较好,必宁特防效为 85%,扑草净防效为 72%,其他药剂效果均不理想。 2000 年,我们把必宁特同扑草净混合应用进行试验,效果好于二者单独使用,防效达 98%,同时可兼治其他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2001 年我们继续试验,同时示范推广这一技术,面积达 3000 亩以上。 为此我们确定必宁特加扑草净为匍茎剪股颖的化学防治药剂。 4 药剂使用方法每亩用 30%必宁特可湿性粉剂 100g 加 50%扑草净 70g,于水稻插秧后 57 天拌毒土施入。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