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主要杂草 合萌内容摘要:
1、萌 形态特征茎直立,高 30100 厘米,多分枝,圆柱形,无毛,具小凸点而稍粗糙。 小枝绿色,叶具 2030 对小叶或更多。 托叶膜质,卵形至披针形,长约 1厘米,基部下延成耳状,通常有缺刻或啮蚀状,叶柄长约 米。 小叶近无柄,薄纸质,线状长圆形,长 米,宽 米,上面密布线点,绿色,下面稍带白粉,灰绿色,先端钝圆或微凹,具细刺尖头,基部歪斜,全缘,日落闭合,小托叶极小。 总状花序比叶短,腋生,长 厘米,总花梗长 米,花梗长约 1 厘米。 小苞片卵状披针形,宿存。 花萼膜质,具纵脉纹,长约 米,无毛。 花冠淡黄色,具紫色纵脉纹,易脱落,旗瓣大,近圆形翼瓣篦状,龙骨瓣比旗瓣稍短、比翼瓣稍长或近相等。 雄蕊二体、1 2、0 枚。 子房扁平,线形,有胚珠多颗。 荚果线状长圆形,直或弯曲,长 34厘米,宽约 米,腹缝直,背缝多少呈波状,荚节 48(10),平滑或中央有小疣凸,不开裂,成熟时逐节脱落,种子黑棕色,肾形。 生物学特性(1)休眠与萌发种子具休眠期,由于花果期长、成熟期不一致,同时有较厚的种皮和外壳,因而出苗较迟,发生期较长。 第二年 5 月始苗,田间无明显高峰期,整个生育期均可陆续出苗。 出苗要求土壤有较高的湿度,土壤水分充分饱和出苗最好,土壤湿润及有水层时出苗较慢,土壤含水量 10以下很难出苗。 (2)营养生长合萌适应性较强,在湿地、沼地、浅水中均能正常生长。 合萌属豆科植物,根部有泡状灌木菌,根真菌感染(根),但在浸水条件下根部不感菌,在土壤充分湿润条件下感菌率较高,因而生长最好。 光周期越长对合萌生长越有利,尤以 12 小时光照生长最好,菌根菌落最大。 另外,田间施用磷肥较多,亦有利于合萌的生长,因 根促进合萌对磷的吸收。 (3)开花结实合萌花期 79 月,果期 810 月,种子成熟后荚果不开裂,而横裂成节,逐节脱落。 由于荚节体积较大,重量较轻,可随水传播。 分布与危害合萌分布较广,黄河、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均有分布,在低湿旱田及稻田均有发生。 近年来,由于稻田推广干干湿湿的高产措施以及生育期长的中、晚粳稻的面积逐年扩大,合萌的发生量有增加的趋势。 专利查询。稻田主要杂草 合萌
相关推荐
1、壳草 又名秕谷草。 形态特征有时具根茎,秆高 3030 厘米,直立、丛生,基部倾斜而具鳞芽,节凹陷而被倒生微毛。 叶鞘无毛或有倒生小刺状;叶舌硬质,米,基部两侧与叶鞘边缘相结合。 叶片扁平,灰绿色,粗糙,长620 厘米,宽 米。 圆锥花序疏松,长达 25 厘米,幼时基部常包于叶鞘内,分枝细弱,粗糙,具棱角,互生,长达 11 厘米;米,顶端膨大;小穗长约 米,宽 米;外稃两侧具刺毛
民朋友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出现有一些错误,影响栽培的收益。 一是预湿不充分。 稻草要先浸泡充分才利于腐熟。 浸泡不充分的稻草,在翻堆时需要大量补水,且在二次翻堆前如不能补足水分,以后很难补足,这样会严重影响蘑菇菌丝的生长。 二是翻堆不匀。 应按“生料放中间,熟料放两边;中间的放两头,两头的放中间”的原则进行。 有的种植户在翻堆时操作不规范,导致培养料发酵不充分、不均匀。 三是取土不合要求。
1、田栽培双孢蘑菇就是以稻草等为主要原料,经堆制发酵作培养料,利用秋、冬、春的温光资源和空闲季节,在水稻收割后的稻田内,采取露地栽培双孢蘑菇的一种种植方式。 该方式充分利用资源,每亩可创纯利 5000 元以上,投入产出比为 13,且可改良土壤,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现介绍其技术经验:一、菇田选择一般应选地势较高、土质肥沃、排灌方便、靠近水源、运输条件好、3
菇”的技术要点 在现今的四川省绵阳安居区东禅、分水、石洞等乡镇,提起“稻田露天蘑菇”,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蘑菇种在稻田里好呀。 既不影响稻子,又带来很好的效益。 ”东禅镇双柏树村的尹大爷说起大田蘑菇总是赞不绝口,“现在除了种蘑菇外,可能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来钱的经济作物了。 ”据悉,“稻田露天蘑菇”是以麦草、油菜秆、玉米秆、稻草等做原料,在每年8 月底稻谷收割后,就开始堆料播种,10
竹叶 又名肉草形态特征具长而横走根状茎,根状茎具叶鞘,节间长约 6 厘米,节上具细长须状根。 茎肉质,下部匍匐,节上生根,上部上升,通常多分枝,长达 40 厘米,节间长 8 厘米,密生一列白硬毛,与下一叶鞘的一列毛相连续。 叶无柄,仅在叶片下部有睫毛和叶鞘合缝处有一列毛,这一列与上一个节上的衔接而成一个系列,叶此处无毛。 叶片竹叶形,平展或稍折叠,长 26 厘米,宽 端渐尖而头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