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主要杂草 野荸荠内容摘要:
1、荸荠 形态特征秆多数,丛生、直立,圆柱状,高 30100 厘米,直径 米,灰绿色,生于土下 35 厘米处,中空,光滑,秆内每隔 24 厘米有隔膜分开,干后秆的表面显现节和纵条纹。 无叶,秆基部由长度不等的两层薄膜质的鞘包裹,紫红色、淡褐色或草黄色,鞘口斜裂,顶端急尖。 小穗直立,圆柱状,米,宽 米,淡绿色,顶端钝,含多数花。 小穗基部具2 个不育鳞片,各抱小穗基部一周。 其余鳞片全有花,紧密地排列,宽长,圆形。 中肋粗厚。 下位刚毛 68 条,长于小坚果,具倒刺。 柱头 3。 小坚果阔椭圆形或倒卵形,双凸状,长 米,宽 米,黄褐色,表面具四角至六角形网纹。 具匍匐根状茎,入土 35 厘米,长约 1520 厘米, 2、较细,顶端膨大生成球状或扁球状块茎,直径 米,米的芽,而在块茎的中央部分及尾部稀生小芽。 膨大初期,为白色,渐成褐色,成熟时为栗色,以后渐渐变黑。 根须状,稍细,根系小。 生物学特性(1)休眠与萌发种子大多不饱满,休眠期长,发芽率低,田间很少见实生苗。 块茎具休眠期,因成熟期不一,休眠期的解除亦有早有迟,因而萌发很不一致。 出芽起点温度为 12,最适为 30,最高为 40。 出芽需较高的湿度,土壤水分饱和至薄有水层对萌发最有利,土壤湿度较低亦可出苗,但出苗慢,发生期长,长势差。 野荸荠地下根茎范围较小,块茎向下深扎,呈垂直分布,可深层发芽。 块茎上生有复数芽,当最初的芽发生的植株切断或被除草剂杀死后,块茎上残 3、存的芽能很快萌发,发生新的植株,给防除带来困难。 (2)营养生长野荸荠出芽后 15 天左右,地下茎开始分化,地下茎伸展的位置是在地表下溶存氧浓度较高的 35 厘米处,亦即芽的生长点达到这一位置时,就开始茎的分化与发根。 地下茎有 35 个节,膨大以后生成为地上茎,亦即分株。 第 1 次发生分株的时间是在出芽后 2530 天,其后再经 57 次分株。 野荸荠发生分株高峰期是在出芽后 50 天左右,直到水稻齐穗,此时野荸荠地上鲜重增加最快,株高也逐步超过水稻。 野荸荠地下块茎形成时间较短,8 月下旬至 9月上旬气温下降时,块茎开始形成,一直持续到 10 月中下旬地上部分枯死。 地下块茎在土层中呈垂直分布,从土 4、下 34 厘米直至犁底层,而 60的块茎在土下 1020 厘米内。 块茎在土层中形成的位置越深,其体积越大,顶部的芽数越多。 深埋在土中的块茎寿命可达 56 年,再加上块茎在土中形成的深度深浅不一,因而稻田中一旦侵入野荸荠即很难彻底清除。 野荸荠属阳生杂草,生长期内需较强的光照,对水分的要求亦较高,保有水层有利于野荸荠的生长,低洼积水的田块发生较重。 野荸荠常常构成单一群落或与水莎草构成群落危害水稻。 (3)开花结实野荸荠对光周期不敏感,花果期 710 月,由于种子发芽率低,在繁殖上并不重要。 分布与危害野荸荠广泛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尤以低洼积水田块发生较重。 近年来,矮秆水稻品种的推广,使野荸荠与水稻的竞争力增强,水稻生育期的推迟,有利于野荸荠地下球茎的形成,以及少免耕栽培措施的推广,有利于地下球茎的越冬与繁殖,危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专利查询。稻田主要杂草 野荸荠
相关推荐
1、金子 形态特征根须状,秆丛生,直立,基部膝曲或倾斜,着土后节上易生不定根,高 3090 厘米,平滑无毛。 叶鞘无毛,多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 裂状,有小纤毛。 叶片扁平或多少卷折,先端渐尖,长 525 厘米,宽 米。 圆锥花序长椭圆形,长 1030 厘米,分枝细长,多数,长29 厘米,小穗多带紫色,长 米,具 37 小花,无柄,呈两行着生于穗轴的 1 侧。 颖果长圆形,长约 米。
竹叶 又名肉草形态特征具长而横走根状茎,根状茎具叶鞘,节间长约 6 厘米,节上具细长须状根。 茎肉质,下部匍匐,节上生根,上部上升,通常多分枝,长达 40 厘米,节间长 8 厘米,密生一列白硬毛,与下一叶鞘的一列毛相连续。 叶无柄,仅在叶片下部有睫毛和叶鞘合缝处有一列毛,这一列与上一个节上的衔接而成一个系列,叶此处无毛。 叶片竹叶形,平展或稍折叠,长 26 厘米,宽 端渐尖而头钝。
慎行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②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①“湘东驿”,即是湖南东部的黄花渡。 “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江西萍乡东部。 ②缫,煮茧抽丝。 丝缫,即蚕丝。 本诗颔联的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 ( 5分) 全诗写出了芦溪什么样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C2H2的反应的思考,从中得出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A ZnC2水解生成乙烷 ( C2H6) B Al4C3水解生成丙炔 ( C3H4) C Mg2C3水解生成丙炔 ( C3H4) D Li2C2水解生成乙烯 ( C2H4) xx. 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和烃的总物质的量与该混和烃充分燃烧后所得气体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物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对混和烃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强的电场和电位差;当电场强度很大时,就能把阻隔在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空气击 穿而产生放电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闪电。 在闪电经过的通道上,空气温度猛烈陡增,空气受热和水滴汽化后会猛烈膨胀,发出巨响,这就是雷鸣。 这种自然现象曾经长期使古人恐惧不安,他们以为触怒了天神。 [来源 :Z x x k .Co m] 地球、地震和火山 古时候,由于观察手段所限,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