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代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要点内容摘要:
、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9 月上旬以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陆续回迁到我市。 大部分稻区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虫口密度同比偏多,褐飞虱比例高,随着田间卵量的陆续孵化,虫口密度上升较快,百丛虫量多的达 2500;稻纵卷叶螟百丛幼虫量一般 30,多的达 140。 二、防治意见:各地要因地制宜推行“抓重点,兼一般”、“治上压下”、“治前控后”等技术策略,把主要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2 级,即中等偏轻)以下。 广泛发动群众,及时组织应急防治,大力推广机防队专业防治和群防群治,提高防治成效。 同时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病虫警报、标语、墙报等多种形式加强病虫信息和防治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广泛发动群众。 对稻飞虱的防治要抓住若虫期用药,推荐使用以下四个药方:亩用 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40 克,加水 60 公斤喷雾;亩用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 30 克,加水 60 公斤喷雾;亩用 80%敌敌畏乳油 1000%叶蝉散乳油 100水 60 公斤喷雾;每亩 80%敌敌畏乳油 400细沙土 20 公斤撒施。 防治稻纵卷叶螟宜选用杀虫双(杀虫单)敌敌畏、三唑磷、氯胺磷、氟虫腈等。 用药时应特别注意:喷药时田间要保持浅水层,药量要足够,药液尽量喷到稻株中下部,毒土撒施要均匀;注意施药安全和所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施药后要注意检查防治效果,若虫口密度仍较大时,应再施药防治一次。 专利查询。第七代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要点
相关推荐
的主要原囚是 A.进行土地改革 B.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小云同学参与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搜集了“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 等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7.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 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
号原代号海 904,1996 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海伦市种子公司选育。 增产效果和品质省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 克,较合玉 14 增产 省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 克,比对照品种增产 生产示范平均产量 7500 千克左右,较合玉 14 增产 12以上。 籽粒中齿型,淀粉含量 属高淀粉含量品种,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赖氨酸含量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生长势强,成株株高 250 厘米左右
稻三化螟虫,俗称钻心虫。 近年来三化螟在我县水稻上发生危害较为普遍,其发生危害程度呈上升势态,尤其以第二代的发生危害比较突出。 根据田间调查,结合气象预报和三化螟的发生规律及中耕管理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第二代三化螟虫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发生面积 亩左右。 其依据是:1、我站于 7 月 5 日至 10 日对江那、盘龙、稼依等乡(镇)部分水稻的田间调查,已发现稻株上有三化螟蛾子和卵块。
2、、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秋耕改土,亩施农家肥 3000 公斤以上,平整后做成 50 厘米宽、20 厘米高的小畦,每畦间隔 ,覆地膜保温。 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西洋百合一般采用播种育苗。 种催芽将种子在 55温水中浸 30 分钟,并不停搅动至常温再浸种 1216小时,捞出清水冲洗后用湿棉布包好放在 20条件下催芽,待露白后亩用种600800 粒播种。 苗一般在 9 月中旬用 1010
中 B是催化剂)生成 D,当 A已全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 D为 16g,反应后的混合物中 B和 C的质量之比为 ( ) A. 5: 1 B. 5: 3 C. 5: 2 D. 4: 1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解答】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