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xx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中 B是催化剂)生成 D,当 A已全部反应后,测得生成的 D为 16g,反应后的混合物中 B和 C的质量之比为 ( ) A. 5: 1 B. 5: 3 C. 5: 2 D. 4: 1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解答】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 C的质量为: 16g﹣ 10g=6g, 反应后的混合物中 B和 C的质量之比为: 10g:( 10g﹣ 6g) =5: 2. 故选: C. 【点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9.在氧化铁( Fe2O3)、氧化亚铁( FeO)和四氧化三铁( Fe3O4)这三种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 A. Fe3O Fe2O FeO B. FeO、 Fe2O Fe3O4 C. FeO、 Fe3O Fe2O3 D. Fe2O Fe3O FeO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 本题可采用巧妙变形法来解决,解题的方法是采用 “ 归一法 ” ,分别将化学式变形,从而便于比较. 【解答】 解:设铁的氧化物通式为 FeOx,则 Fe的质量分数 = 100% ,显然 x值越小,铁的质量分数越大.将 FeO、 Fe2O Fe3O4分别变形为 FeO、 Fe 、 Fe ,因为 1< < ,故可推知答案选 C. 故选 C.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选择适当的方法巧解而不是分别按常规计算. 10.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生活中的物品,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 各种塑料瓶 B. 照相机的金属外壳 C. 学校的塑胶跑道 D. 含合成纤维的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化学与生活. 【分析】 合成 材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简称,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照相机的金属外壳为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解答】 解:合成材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简称,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各种塑料瓶、学校的塑胶跑道、含合成纤维的服装属于合成材料;照相机的金属外壳为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对合成材料的概念的理解,要抓住合成材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区判断. 11.如图所示的改装被誉为 “ 万能瓶 ” ,当收集的气体从 “a” 口进,空气从 “b” 口排出,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若将被收集的气体从 “b” 口进入,则可收集的气体为( ) ①H 2 ②O 2 ③CH 4 ④CO 2.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考点】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气体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决定因素考虑: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考虑本题. 【解答】 解:由当收集的气体从 “a” 口进,空气从 “b” 口排出,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 被收集的气体从 “b” 口进入,从 “a” 口排出,就相当于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氢气和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这种方法收集. 故选: 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与气体的密度有关. 12.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象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 ) A. B. C. D.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实验推断题;学科交叉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 等质量的稀 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由于金属过量而置换出硫酸中全部的氢,因此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的质量相等;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镁>锌>铁,可判断镁与稀硫酸反应最剧烈,铁与稀硫酸反应最慢,即金属与镁的反应时间最短最先完成、其次是锌最后完成的反应消耗时间最长的为与铁的反应. 【解答】 解: A、图中所示,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气质量不等,与实验分析不一致,故 A不正确; B、图中所示,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质量相等,并且与铁充分反应所需要时间最长、与镁反应时间最短,与实验分析相符,故 B正确; C、图中所示,充分反应后产出氢气质量相等,但与锌反应的时间最长,不符合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故 C不正确; D、图中所示,充分反应后所产生氢气质量不等,与实验分析不一致,故 D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 变化曲线类问题,需要关注曲线的起点、折点及趋势,根据这三个方面的特殊意义,可正确分析曲线与变化的关系. 13.某同学按如下三种步骤对三种金属展开研究:( 1)将它们分别编号为 X、 Y、 Z;( 2)取样分别加入到 CuSO4溶液中,发现现 X、 Z的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而 Y表面没有;( 3)取 X、Z大小相同的颗粒,分别加入到 足量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发现 X表面产生的气泡的速度比 Z的快,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之间的关系为 ( ) A. X> Y> Z B. Z> X> Y C. Z> Y> X D. X> Z> Y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置越靠前,反应的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将 X、 Y、 Z三种金属加入到 CuSO4溶液中,发现 X、 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 Y却没有,说明 X、 Z在铜前, Y在铜后; 取 X、 Z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中,发现 X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 Z快,说明 X在 Z的前面.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X> Z> Y.所以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 14.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 C02与 Na0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 ) A. B. C. D.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可以根 据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解: A中鸡蛋进入瓶内,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 B、二氧化碳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所以不足以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C、 C中气球变大,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 D、 D中塑料瓶变瘪是由于 NaOH与 CO2反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产生的现象. 故选 B.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实验现象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 15.欲确保含有 盐酸的氯化钙溶液被中和至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 A.生石灰 B.熟石灰 C.石灰石粉末 D.纯碱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氯化钙溶液因含有盐酸显酸性要变为中性,即是要除去其中的盐酸.注意过程中不能增加其他可溶性的杂质,并要确实把盐酸反应掉,而不使用指示剂. 【解答】 解: A、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以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反应时无明显现象,不好控制加入的量.故不选; B、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 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xx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2、、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秋耕改土,亩施农家肥 3000 公斤以上,平整后做成 50 厘米宽、20 厘米高的小畦,每畦间隔 ,覆地膜保温。 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西洋百合一般采用播种育苗。 种催芽将种子在 55温水中浸 30 分钟,并不停搅动至常温再浸种 1216小时,捞出清水冲洗后用湿棉布包好放在 20条件下催芽,待露白后亩用种600800 粒播种。 苗一般在 9 月中旬用 1010
、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9 月上旬以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陆续回迁到我市。 大部分稻区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虫口密度同比偏多,褐飞虱比例高,随着田间卵量的陆续孵化,虫口密度上升较快,百丛虫量多的达 2500;稻纵卷叶螟百丛幼虫量一般 30,多的达 140。 二、防治意见:各地要因地制宜推行“抓重点,兼一般”、“治上压下”、“治前控后”等技术策略,把主要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2 级
2、齐,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程序做好种子晾晒、盐水选、消毒、催芽、晾芽等种子处理。 3、配制高质量营养土。 营养土配比为:有机质含量 3%以上的客土 60%70%和腐熟、捣碎、过筛的优质农肥 30%40%,同时将营养土 每亩 100 公斤营养土加硫酸铵 150200 克、过磷酸钠 300 克、硫酸钾 100 克。 如使用壮秧剂,省去调酸、加肥的环节。 但注意在 至 每平方米 4050 克施用。 4
2、超过接种鉴定时的菌种数量,一些抗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在田间仍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感病。 病品种不合理种植在田间菌源富集的情况下,如果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丝黑穗病一般也不会暴发。 但也正是因为多年病害发生较轻,人们忽视了玉米丝黑穗病暴发的危险性。 一些感病品种推广面积逐渐扩大,在丝黑穗病发生区域种植,为病害发生埋下了隐患。 候条件不利东北地区常常发生春旱,许多地区习惯抢墒早播。 播后若遇阶段性低温
,烧碱潮 解 23. 如图是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t2℃ 时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b> c B. P点表示 t1℃ 时, a、 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 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t2℃ 时,将 30g a物质加入到 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 80g a的饱和溶液 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