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超过接种鉴定时的菌种数量,一些抗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在田间仍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感病。 病品种不合理种植在田间菌源富集的情况下,如果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丝黑穗病一般也不会暴发。 但也正是因为多年病害发生较轻,人们忽视了玉米丝黑穗病暴发的危险性。 一些感病品种推广面积逐渐扩大,在丝黑穗病发生区域种植,为病害发生埋下了隐患。 候条件不利东北地区常常发生春旱,许多地区习惯抢墒早播。 播后若遇阶段性低温,会延长种子萌发后在土壤中的滞留时间,提高病原菌侵染概率。 另外,玉米丝黑穗病菌以散落在土壤的冬孢子越冬,冬季如出现暖冬现象,病原菌越冬基数就会增高,翌年种植玉米也会增加感病几率。 衣剂使用不正确正确选用种衣剂能够有效地 3、降低玉米丝黑穗病的危害,防效一般可达 80%以上。 但由于目前玉米种衣剂种类繁杂,大多数不含对丝黑穗病具有防效的杀菌剂成分,而农民在选择时往往只注重价格盲目购买。 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科学知识,不正确使用种衣剂也会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培管理措施失当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发病田中病株未能及时拔除并运至田外销毁,都会造成病原菌的大量积累。 另外,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低,以及播种过深,会延长出苗时间,增加侵染机会。 2 丝黑穗病防治措施对丝黑穗病的防治要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中心,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广抗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存在显著的抗性差异,种植抗病品种是长期控制丝黑穗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