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xx-20xx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内容摘要: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生活中常用 _____▲_____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 2) 右图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试管 a中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____。 (填名称) ( 3) 如图为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 t1176。 C 时将 30ga物质加入到 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____。 ②将 t1176。 C时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176。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 14.( 3 分)实验 、 观察 、分析 等 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小圆同学以 “ 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 ” 为课题进行探究。 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实验操作: 她取三只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 30mL水,测得水的 初温为 12℃。 再 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三药匙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搅拌,待溶解后用温度计分别测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 ( 1)下列数据是实验记录的三种溶液的温度,则氢氧化钠溶液温度是 ▲。 ( 填字母序号 ) ℃ ℃ ℃ ( 2)溶解硝酸铵固体时,小圆发现在烧杯 ▲ (选填“内壁”或“外壁”)有水珠产生,其原因是 ▲。 由此探究实验可知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15. ( 3 分) 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 的主要 流程如下图所示。 ( 1) 纳米级铁粉 遇氧气无需加热就 能燃烧, 生成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 ( 2)高温反应器中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 通入氮气 ,目的是 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 3小题,每空 1分,共 16分) 16.( 5分) 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 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 ① _____▲_____。 ( 2) ①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 _____(填字母) , 实验时该装置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_____▲ _____。 ② 制氧时,小明同学未能收集到两瓶氧气,其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____。 (填序号) A.没有塞紧橡皮塞 B.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C.没有及时更换收集第二瓶 D.加热前已将集气瓶灌满水。江苏省淮安市20xx-20xx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相关推荐
16. 请简要说明第二段中“置之度内”的含义。 ( 6分) 17. 第七段中,对于某学者的结怨,作者是“一笑置之”,这与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矛盾吗。 请简要说明。 ( 6分) 18.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 6分) 七、作文 (70分 )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岁月悠悠,人世匆匆。 回望我们的单向旅程
2、小麦根系生长及麦苗早发。 2、对于早播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应做好冬麦返青后的跟踪调查,及早动手准备好春麦籽种,做好补种或重播工作3、对于病害发生较轻和较晚播种的冬麦,应争取早春分蘖,以促为核心,保证冬麦群体结构。 4、做好春季追肥工作。 小麦整个生育期一般应追施速效氮肥 23 次,依据播前施底肥情况,建议亩追施尿素 1520 公斤,分次追施,第一次追肥结合浇头水进行,亩追尿素 1012 公斤
反应类型的定义和判断,应注意把握住概念的实质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8.下列物质或指定物质主要成分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 A.明矾﹣﹣ Al2( SO4) 3•12H2O B.漂白粉﹣﹣ NaClO C.纯碱﹣﹣ NaHCO3 D.水煤气﹣﹣ CO、 H2 【考点】 常见元素 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分析】 A、明矾为十二水合硫酸铝钾; 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 C
两端的电压为 ▲ V, L1两端的电压为 ▲ V。 电源 联动开关 温控开关 M 图 11 图 9 图 10 V 甲 乙 L1 S L2 V2 V1 图 13 B F3 O F1 F2 图 12 A 三、 解答题(本题有 8小题,共 51分.解答 2 25题时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 22. ( 6分)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 1) 在图 14中画出作用在撬棍上的力 F1和 F2的力臂 l1和 l2.
18. 文章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 2分) (四)小说阅读与赏析( 12分) 一条忧心忡忡的蛇 非鱼 (1)院子里透出古 意。 墙角青苔层叠,绿了又黄,一架紫藤茂盛得无边无际,遮蔽出一大片浓荫。 (2)老的太师椅,老的人,老的猫。 太师椅在房门前,老人在太师椅上,猫在老人的脚下。 一整天,院子里像一幅静物写生,少声音,不流动,甚至空气也是凝滞的。 (3)临近傍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