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20xx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内容摘要:
“闭合”)。 为使引爆装置停止工作,拆弹专家应剪断图中的 ______(选填“红线”或“蓝线”)。 三、 解答题 (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48 分 )。 (每题 2分,共 6分) ( 1) 如 下 图 甲 所示,为某种调光型台灯中使用的电位器示意图。 P为旋片 , 可随转动旋钮改变在碳膜 (相当于一根电阻丝 )上的位置, A、 B分别连在碳膜两端。 以笔画线将 a图连在 b图所示电路中,要求顺时针转动旋钮可使灯泡亮度增加。 ( 2) 如图乙所示,箭头表示电流方向, a、 b 和 c、 d 间接有电源或电铃,请你把电源、电铃的元件符号填入其中,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电路。 第 21题图 第 20题图 第 17题图 ( 3) 根据图丙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实物连接成电路(导线不要交叉)。 23.( 4 分)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电阻 R1= 5Ω,电流表 A1的读数为 1A,电流表 A 的读数为。 求:⑴电源电压 U; ⑵ R2的阻值 24.( 4 分)小华同学家原来是用液化石油气烧水的,最近家里刚买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小华阅读说明书了解到,这台太阳能热水器在晴好天气时,平均每天可将 100kg 水温度从 15℃升高到 65℃。 【 液化石油气的热值为 10 7J/kg,水的比热容是10 3J/(kg ℃ )】 ( 1)这台热水器中的水平均每天吸收多少热量。 第 22题甲图 第 22题 丙 图 第 22题 乙 图 第 23题图 ( 2)若液化石油气燃烧时放出热量的 60%被水吸收,改用太阳能热水器后,平均每天可节省 液化石油气多少千克。 25.( 2分) 图中 A表的读数是 _________,图中 B表的读数是 _________。 26.( 5分)如图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和钢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 ( 1)本实验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 _________关系。 ( 2)本实验研究对象是 _________(选填“球”或“木块”),通过木块被推动 _________大小,说明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球动能的大小。 从图示现象中可以看出 : _________球具有的动能较大。 ( 3)本实验中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 _________。 27.( 8分)小明用如图 甲 所示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江苏省兴化市20xx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相关推荐
2、;二是为地膜小麦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 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灭茬、深耕、耙细,墒情差的地块及时人工造墒。 精细整地,做到深、细、平、净,以利于铺膜播种。 三、增施肥料地膜小麦施肥不便,在播种前应注意施足底肥,特别是旱地地膜小麦一般不追肥,播前应结合浅耕施入足量的农家肥和氮、磷化肥,以防后期脱肥。 施肥量一般 1/15 公顷(亩)施农家肥 30005000 千克,尿素 2025 千克,磷肥
船,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先列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 C. 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为发展高新技术实施了
2、大的危害;欠墒播种,麦株生长发育不良,而播过晚,过深,过密易形成弱苗,不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在底墒不足的情况下,不浇冻水,而导致早寒交加而死苗。 2、减少死苗的栽培措施选用抗寒品种选用冬性强,抗寒性好的品种是防御冻害死苗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引种时首先要了解品种特征既要有丰产性,又要有一定抗寒性,至少应在本地大多数年份能安全越冬,方可种植。 苗期灌溉对于底墒不足的是早播麦田
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解答】 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 D. 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
2、3 摄氏度左右时浇足冻水。 5、春生一叶时浇好返青水,每亩施碳铵 1520 公斤,拔节期每亩施尿素2330 公斤,时间掌握在春五叶露尖。 5 月份注意防治蚜虫和白粉病。 6、浇好扬花灌浆水和麦黄水,6 月 20 日前后收获。 二、板栗苗栽培技术:1、备足种子,做好种子处理。 每亩准备 3540 公斤种子,种子不宜过小,要选择饱满的,每公斤在 200 个以内。 播前用 1的甲胺磷药液浸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