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xx-20xx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苏科版内容摘要:

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解答】 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 D. 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 液体沸 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结合这些可以解决本题. 【解答】 解: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 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 故选 D. 8.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 ) A. B. C. D.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 A和 D振动的频率都比甲声波小, C振动的频率与甲相等,只有 B振动的频率比甲大,所以 B的音调比甲高. 故选: B. 9.在保温杯中装适量 0℃ 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保温杯是绝热的.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 ) A.水的质量增大 B.冰的质量增大 C.水的温度降低 D.冰的比热容增大 【考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 ( 1)冰的熔化条件:温度达到 0℃ ,并且不断吸热; ( 2)水的凝固条件:温度达到 0℃ ,并且不断放热; ( 3)物体吸热和放热的条件是:存在着温度差异. 【解答】 解: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冰的温度很低,放到装适量0℃ 的水的保温杯中,冰块从保温杯水中吸热,保温杯是绝热的,与外界没有热交换;通过热传递杯内水肯定放热,因此会有水结成冰,而冰不能熔化成水,使冰的质量增大. 故选 B. 10.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 “ 冷气 ” ,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 “ 热气 ”的情景.以下是她对 “ 冷气 ” 和 “ 热气 ” 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 “ 冷气 ” 和 “ 热气 ” 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 B. “ 冷气 ” 和 “ 热气 ” 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 “ 冷气 ” 和 “ 热气 ” 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 冷气 ” 和 “ 热气 ” 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人眼看见的 “ 白气 ”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解答】 解:看到雪糕周围冒 “ 冷气 ”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 “ 热气 ” 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 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 D. 二、填空题(每空 1分,计 30分) 11.某种昆虫的翅膀在 1min内振动了 9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15 Hz,人类 不能 (选填: “ 能 ” 或 “ 不能 ” )听到它翅膀振动的声音.潜水艇上的声呐装置是靠 超声波 (选填: “ 超声波 ” 或 “ 次声波 ” )进行水下导航和观测的. 【考点】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 根据时间和振动次数可计算频率的大小,对照人耳的听觉范围可判断人是否能听到; 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解答】 解: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为 : f= =15Hz; 因为人耳的听觉范围是 20~ 20200Hz,所以人听不到这种昆虫翅膀振动的声音; 潜水艇上的声呐装置是靠超声波进行水下导航和观测的. 故答案为: 15;不能;超声波. 12.如图 1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 2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 甲的示数为 18 ℃ ,乙的示数为 ﹣ 16 ℃ . 【考点】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 ①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② 温度计读数之前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上面对应的刻度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分清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 解: ① 体温计和其它常用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 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 1℃ ,且有液柱的部分是数较小的一边,故甲的示数为 18℃ ,乙的示数为﹣ 16℃ .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 18;﹣ 16. 13.如图所示,烧瓶内的水已沸腾,现将玻璃管插入试管并置于水槽的冷水中; ( 1)观察发现,烧瓶内的水量不断 减少 (增加 /减少 /不变),试管中的水量不断 增加 (增加 /减少 /不变).温度计 C示数 上升 (升高 /降低 /不变). ( 2)由试管中的水量及温度计 C示数变化情况,说明 气体液化时放热 .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解答此题用到下列知识: ( 1)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 ( 2)水蒸气遇冷液化,放出热量. 【解答】 解:( 1)这个过程中烧瓶中的水不断沸腾,水变为水蒸气,水蒸气进入试管液化为水,所以试管中的水不断增加,同时放出热量,所以温度计 C的示数升高; ( 2)试管中增加的水量,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温度计示数上升,是因为气体液化过程中放 热. 故答案是:( 1)减少;增加;上升;( 2)气体液化时放热. 14.天气热极了,小红在家里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发现示数为 32℃ .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 不变 (填 “ 升高 ” 、 “ 不变 ” 或 “ 降低 ” ).这是因为打开电风扇加快了 空气流动 ,加快了 人体汗液蒸发 ,而没有改变 空气的温度 . 【考点】 温度. 【分析】 根据蒸发快慢和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得出人凉快的原因,但寒暑表的温度是不变的. 【解答】 解:电风扇打开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加快 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但不能改变空气的温度,所以寒暑表的示数不变. 故答案是:不变;空气流动;人体汗液蒸发;空气的温度. 15.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这都属于 液化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外表面 ,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内表面 .(选填 “ 内表面 ” 或 “ 外表面 ” )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 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会变成小水珠,这种由气态 变为液态的过程成为液化; ( 2)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取决于车内外空气温度的高低,当车内温度高附着在内表面,如车外温度高就附着在外表面. 【解答】 解:( 1)夏天,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 2)冬天,空调车内温度高于外部,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答案为:液化;外表面;内表面. 16.做 “ 水的沸腾 “ 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 升高 . 若实验时 不小心被 ① 沸水烫伤; ② 水蒸气烫伤, ② (填 “①“ 或 “②“ )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 水蒸气液化放热 .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 ( 1)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需要给烧杯加盖. ( 2)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水蒸气也可以液化,也会放热. 【解答】 解:( 1)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加纸盖减少加热时间,会使杯内气压升高,使水的沸点升高. ( 2)由于水蒸气先液化为液态水,释放一部分热,再和沸水一样放热,所以水蒸气烫伤会更严重. 故答案为:升高; ② ;水蒸气液化放热. 17.夏天,把一大块 0℃ 的冰放在塑料袋中,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 0℃ 的水,这是 熔化 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液化 现象(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对比前后两图片,你认为冰和水有什么不同。 冰(固体)有一定的形状而水(液体)没有 . 用手去触摸 0℃ 的水和 0℃ 的冰时,哪个感觉更冷些。 小红立刻回答:一样冷.因为两者的温度相同.你认为小红的回答正确吗。 说出你的理由: 不正确;因为冰熔化时需要吸热,所以手摸上去感觉冰会更冷些 . 【考点】 水的三态变化. 【分析 】 ( 1)要判断发生的是什么物态变化,关键是分清物质前后的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进行判断. 固态物质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