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玉米秃顶缺粒的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内容摘要:

2、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穗分化期如果环境温度低于 16则穗分化停止;开花至授粉期的温度低于 18则开花授粉不良,雄花甚至不开放;乳熟期日平均气温低于 20,灌浆速度减慢,低于 16灌浆基本停止。 而在云南热区冬玉米生育期正好处于一年的低温期,尤其是冬玉米抽雄开花期,又正处于温度最低的1 月份,此期冬玉米对低温非常敏感,如果环境温度低于 16,往往造成幼穗分化不良,花粉量减少,花粉败育,甚至形成畸形花粉粒,或者受精后子房在中途停止发育,或灌浆过程中胚乳生长停止,形成空瘪粒,同时也影响雌穗的发育。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要在玉米大喇叭口至灌浆期出现过连续低温(16以下)的时数超过 20h,秃顶缺粒就会显著增 3、加。 (二)干旱云南热区冬春季正好处于一年中降雨最少的干旱季节,空气湿度低,蒸腾作用强。 据统计:冬玉米随土壤湿度(50%80%)的递增而出现秃尖和空瘪粒减少的规律,如果土壤湿度低于 45%则出现秃尖和空瘪粒增加,产量严重下降。 在花粉粒发育期间,特别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如遇干旱缺水(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60%)就会出现部分花粉粒败育,花粉生活力减弱甚至丧失生活力。 其次,开花抽丝期也是玉米的需水临界期,对水分特别敏感,如遇干旱缺水就会影响雌穗发育、延缓抽丝;或者花丝容易丧失生活力、寿命缩短,从而造成花粉粒萌发困难,或即使花粉粒萌发,如水分供应不足仍会导致花粉管到达子房的速度减慢,受精减少而结实率 4、下降;同时也会造成雌雄穗抽出时间间隔拉长,花期不遇。 (三)强寒风在云南热区冬春季的气候极不稳定,造成冬玉米开花时间的不规则性。 如果雄花刚开放授粉时遇到强寒风,很容易造成花粉粒随风飘散,且容易失去生活力,进而由于授粉不良造成秃顶缺粒。 (四)过度密植虽然冬玉米的最大特点是生长势弱、耐密植,但是不同品种、不同区域仍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密度范围。 可是生产上往往是出现过度密植的现象,造成通风透光不良,且授粉时部分花粉难于落到柱头上,使有限的花粉不能充分利用,很容易造成秃顶缺粒。 据我们调查:紧凑型玉米密度每亩在6300 株以上时就出现秃顶缺粒增加的频率;如果密度每亩在 6600 株以上时,就严重出现秃顶缺粒 6、,或者花丝很难抽出苞叶,所以常常由于授粉不良而造成缺粒。 二、秃顶缺粒的预防措施(一)选择适宜种植区域要尽量选择各种外界条件都能满足冬玉米生长发育的区域进行种植。 (二)因地制宜、选用良种、适时播种要选用早熟、抗病,株型紧凑,耐密植且短苞叶品种。 一定要因地制宜确定科学播种期,确保冬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处于安全的温度范围内,尤其是要确保抽雄授粉期日均温度必须在 16以上,即避开当地的最低温度期。 (三)合理密植、地膜覆盖冬玉米虽然耐密植,但是不能盲目过度密植,要确保通风透光良好,一定要实行宽窄行种植方式和套种、间作模式。 冬玉米一定要采用地膜覆盖,以利于增温保湿。 (四)增施肥料、科学灌水冬玉米由于生长期间受 7、低温的影响,对肥料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对磷、锌、钾肥的吸收仅为正常条件的 2/3 左右,因此要根据测土来配方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施好提苗肥和拔节肥,为了减少空瘪粒要特别重施穗肥。 同时要施用硫酸锌,能有效增加子粒饱满度和减少秃顶。 灌水要结合每次施肥进行,速灌速撤。 (五)人工辅助授粉冬玉米造成秃顶缺粒的主要原因是健康、正常、高活力的花粉粒总量不足,利用率低。 因此,要把人工辅助授粉作为冬玉米减少秃顶缺粒和增加产量的一项必须技术措施,使有限的正常花粉得到充分的利用。 (六)病虫害防治一定要防治好玉米螟虫和蚜虫的危害,在大喇叭口期用 3%的吠喃丹拌成毒砂施入心叶来防治玉米螟。 抽雄前用氧化乐果 1000 倍液防治蚜虫,为顺利授粉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