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薯根腐病内容摘要:
病原菌学名主作物豆薯、蚕豆等多种豆科植物。 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块根。 块根发病初时在表面产生黑褐色略凹陷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病斑逐渐扩大并向薯肉内部发展,可深入薯内约1 毫米。 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白色霉层。 致病菌为棘腐霉和终极腐霉,前者孢子囊球形或梭形,平滑或有刺状突起,顶生或间生,萌发时生 13 个芽管,未见游动孢子,卵孢子球形,无色,后者孢子囊球形,近球形,多间生,个别顶生或切生,卵孢子球形,无色,不充满藏卵器。 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腐烂分解后卵孢子散落在土壤中存活。 同时,病菌还能以菌丝在病残组织上营腐生生活并产生孢子。 病菌多由伤口侵入,条件适宜病情发展很快。 病害发生和土壤温、湿度密切相关。 一般土壤低温、多湿时,易发病。 田间多雨,地面积水病势发展。 地下害虫重发病亦重。 防治措施(1)选用早沙葛、顺德沙葛等优良品种。 (2)选地势高燥,土质疏松,肥沃地块种植,高畦或高垄栽培。 (3)施足腐熟粪肥。 雨季做好清沟排渍,勿使地面积水。 (4)注意中耕除草,彻底防治地下害虫。 (5)发病初期及时用 15庄园乐水剂 200 倍液,或 72克露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绿亨 1 号 3000 倍液喷淋植株茎基部或灌根。 专利查询。豆薯根腐病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冬玉米秃顶缺粒的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
2、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穗分化期如果环境温度低于 16则穗分化停止;开花至授粉期的温度低于 18则开花授粉不良,雄花甚至不开放;乳熟期日平均气温低于 20,灌浆速度减慢,低于 16灌浆基本停止。 而在云南热区冬玉米生育期正好处于一年的低温期,尤其是冬玉米抽雄开花期,又正处于温度最低的1 月份,此期冬玉米对低温非常敏感,如果环境温度低于 16,往往造成幼穗分化不良,花粉量减少,花粉败育
冬育平菇节能型保温法
2、码好后上面覆盖 2 层塑料薄膜,也可以将刚接好菌种的菌袋与保温菌袋搭配堆码,先在底层码 3 层发好半袋菌丝的菌袋,再码 4 层刚接过菌种的菌袋,上面覆盖塑料薄膜。 菌袋在发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要每天检查菌袋温度,菌袋温度超过 27时揭膜降温。 菌袋长满菌丝后立即取出,排放到出菇处出菇,将刚接种的菌袋码在还未长满菌丝的菌袋上面,盖膜保温培养,如此陆续取出长满菌丝的菌袋,填放新接种的菌袋。
冬油菜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2、浮剂,适用于防除牛繁缕、繁缕、雀舌草、猪殃殃为主的一年生阔叶草。 施药时期,在直播油菜叶期,移栽油菜返青后杂草叶期为宜,每亩 25-35 毫升,猪殃殃为主时取上限。 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当田间看麦娘、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与繁缕、猪殃殃等阔叶杂草混生时,可采用每亩 霸乳油 30升(或 威霸升)50%高特克 升,对水 50 公斤均匀喷雾。 土壤干燥时会降低药效,喷药后两小时遇雨不影响除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