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甘蔗条螟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技术简介及特点“应用性诱剂迷向法防治甘蔗条螟的研究”成果,已分别于 1988 年、1992 年获得了轻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经过几年来的应用,防治甘蔗条螟的效果稳定,在蔗区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受到了广大蔗区生产部门领导与蔗农的欢迎。 应用性诱剂迷向法防治甘蔗条螟技术,是将合成的甘蔗条螟性诱剂,顺 13 13 11 种化合物,以 5:1:4 的比例混合后,按每 3000方公顷的用量,载于 100 条两端尖的塑料小管中,在甘蔗条螟一、二、三代成虫始盛期,把塑料小管插入甘蔗中层叶片的中脉处,连片蔗田 2 平方公顷以上进行迷向处理。 迷向干扰率达 95以上,雌蛾交配率 2、减少 85以上,2“花叶”率平均降低 枯梢率比对照区降低 61防治效果比较显著。 因此,为甘蔗条螟的防治创造了一种有效的新技术。 应用性诱剂迷向防治甘蔗条螟,由于干扰了田间条螟性信息的联系,导致雌蛾交配率下降,为害程度降低,使甘蔗产量明显增加,并可减少施用农药 80左右,用工数比常规农药防治节省 60性诱剂是一种仿生化合物,无毒无公害,亦不伤害自然天敌和蔗田的生物资源,减少因大量施用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因此,它可以改善蔗田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应用性诱剂迷向法防治甘蔗条螟,方法简便易行,成本较低,大约比施用化学农药等的防治费用减少 150 元/平方公顷。 因此,便于大面积推广。 (二) 3、关键技术要点(1)散发于蔗田中的性信息素以气体状态存在,会随气流从蔗田边缘向外扩散损失,故迷向防治田大比小好、方形比长形好;防治田又是一个大范围的性信息素源,为避免从非防治田诱入雄蛾加大交配压或从邻近蔗田迁入已交配的雌蛾产卵造成为害,要求迷向防治田与非迷向防治田之间有一定间隔距离。 (2)迷向防治田选用中空塑料管剂型,该剂型可保持 25 天左右不降效,40 天后才失效,持效期长,性诱剂用量为 3000方公顷,散发剂型 1500 个/平方公顷;条螟成虫盛发期约为 25 天,是迷向、干扰交配的重点时期,在成虫始盛日前两三天进行迷向处理一次;鉴于越冬代发生时蔗株矮小、行间裸露、小气候生态环境不稳定,不作处理;一、二、三代成虫发生时,蔗株高大、茂密、行间荫蔽,在成虫交配活动层空间可滞留大量的性信息素气体,有利于迷向技术处理。 (3)中空塑料管剂型插于成虫交配活动的蔗叶层心叶下第二片青叶中脉处,两端露出约相等条度,性信息素从中空塑料管缓慢释放,可保持较长时间的迷向作用,达到防治条螟的目的。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