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棉花伏蚜正当时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棉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分化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两个生态型。 其主要集中在棉叶背面或嫩头吸食汁液。 黄河流域棉区伏蚜主要发生在 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可造成棉花上部嫩叶卷缩,中部叶片出现油叶,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 因伏蚜发生时棉花大多已封垄,叶多枝密,所以,不少农民反映伏蚜较苗蚜难防难治。 一、发生情况 目前棉花伏蚜在衡水市发生普遍,部分地块危害较重。 武邑县百株三叶蚜量30005000 头,最高达 2 万头以上,严重的叶片已发生卷缩;故城最高地块百株三叶蚜量达万头以上,卷叶株率 36%。 气象部门预测,7 月份我市仍维持高温天气,降水量接近常年,高温闷热、时晴时雨天气利于棉花伏蚜发生。 2、在此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密切加强田间观测,及时科学用药防治,将棉蚜带来的产量损失降到最低。 现将棉蚜田间化学防治方法提供如下: 二、防治方法 啶虫脒、吡虫啉、毒死蜱等田间常规药剂轮换使用,降低蚜虫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一旦蚜虫对某一种化学药剂产生抗药性,即使再增加用药次数,增大药剂浓度,也不会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在棉花正处于盛花期,植株高大,喷药时一定要仔细认真,着重喷洒棉花中下部叶片背面,严防漏打、漏喷,切实保证每次喷药质量。 因为蚜虫繁殖速度快,如果一次喷不透会造成残虫数量多,给下次防治增加难度。 一般每亩用药液量在 5060 公斤。 常规使用啶虫脒、吡虫啉等传统药剂防治效果不明显的地块,可以选用 10%烯啶虫胺水剂、20%丁硫克百威乳油或 10%氯噻啉等新型药剂来防治。 一般 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每亩 20 克或 10%烯啶虫胺水剂每亩 20毫升。 温期间要避开中午时间,尽量在早、晚用药,以上午 10时前和下午 4 时后较好,一方面可确保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可避免高温造成药液快速蒸发散失,降低药效。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