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烟叶的烘烤方法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常指在不正常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出来的烟叶,含水量过多或过少,干物质积累程度过高或过低,含氮化合物较多、叶绿素浓度较大。 针对这些烟叶所具备的特点,在烘烤过程中必须进行适当的特殊处理,才能把这些烟叶烤好。 (一)含水量大的烟叶。 对含水量大的烟叶,编烟和装烟要适当稀一些,开始烘烤时关闭进风洞,天窗开 1/2,点火后 78 小时后,升温到 3637,在此阶段稳温到底台叶尖大部分变黄;之后,把火烧大,进风洞开 1/4,天窗全开,在 35 小时内,很快升温到 42,进行高温排湿。 湿球温度下降到 38时,关闭进风洞和天窗,再按一般烟叶烘烤方法进行烘烤。 (二)含水量少的烟叶。 对整个生长季节干旱 2、,含水量少的烟叶,通常高温逼熟,叶片小而薄。 这样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变黄前期 3738,要关闭进风洞和天窗,做到保湿变黄,底台烟叶变黄 78 成后,升温到 4243,转入变黄后期。 定色前期4849,升温速度以 小时左右为宜。 干筋期,在 6768,将主脉烤干。 烟株在生长中后期,遇到高温干旱,叶片厚,变黄慢,水分不易排出。 这样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变黄前期 3738时,要注意稳温、保湿、变黄。 待底台烟叶青筋黄片后,天窗开 1/2,地洞关闭,升温到 4243,转入变黄后期。 定色前期 4748,升温速度以 1/小时左右为宜。 干筋期,在 6869,将主脉烤干。 (三)上部烟叶。 上部烟叶,因采收时气温下降、雨 3、量减少、干物质较为丰富,叶片结构发生了变化,烘烤过程中脱水困难,变黄、干燥缓慢,烘烤方法稍有不当,就会在烟叶表面呈现一层黑褐色的斑点状物质,轻者积聚成小块,重者遍及全叶,称为黑蚂皮烟。 这样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要采取底温慢变黄、底湿慢干叶的技术路线,才能将烟叶烤好。 具体做法是:烟叶装好后,天窗开 1/2,地洞密封,起火缓慢升温到 3233,保持这一温度,拖到底台烟叶叶尖变黄 6 厘米以上。 然后按 1/小时左右的升温速度,升到 37,天窗全开,地洞密封,保持这一温湿度条件拖到底台烟叶钩尖卷边。 此时,天窗全开,地洞开 1/21/3,相对湿度保持在 67以下,时间 812 小时。 下一步,仍按 1/小时 4、左右的升温速度,升到 39,天地窗全开,保持这一温湿度条件 1218 小时,拖到底台烟叶大打筒。 以后,按 1/小时左右的升温速度,升到 41,保持 812 小时。 剩余的操作步骤,与一般烟叶烘烤相同。 (四)老憨烟或偏憨的烟叶。 老憨烟或偏憨的烟叶,因营养过盛,烟叶内含氮化合物较多、叶绿素浓度较大,叶色深绿,不易退色落黄;蛋白质含量比正常烟叶高,保水能力强,烘烤不易脱水,变黄非常缓慢;烟叶含水量多,不易定色,鲜烟叶质量很差,烤后常出现枯焦、黑叶、褐片、挂灰等低次烟。 中下部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变黄期起点温度要高,促进叶绿素分解和脱水变黄。 装烟后,关闭进风洞、排气窗,把火烧大,在 23 小时内,将干球温度 5、升到农业技术全集之植,6,稳定 56 小时,使烟叶预热,排出一些水分;然后,加大火力升温到 3940,保持到烤房内水气弥漫,就大开进风洞、排气窗,排出湿气,停留 23 小时,如果烟叶不变软,仍用上述方法关闭进风洞、排气窗,再进行一次脱水处理,一般经过 12 次排湿,烟叶已经凋萎。 等到底台烟叶 7 成黄时,转入定色期。 定色期,升温要慢,并加强排湿,其中定色初期时间不能过长,当顶台烟叶变黄 8 成时,升温进入定色后期,继续排湿定色;干筋期,在6566,将主脉烤干。 上部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变黄期起点温度 3334,等到烟叶慢慢失水,稍微变软,叶尖部变黄厘米时,将干球温度缓慢升到 4142;同时打开排气窗1/2,并酌情打开进风洞,把湿球温度调整在 3637,进行少量排湿。 保持这种温湿度,烤到底台烟叶完全变黄,再将干球温度缓慢升到 4748;排气窗全开,进风洞开 1/31/4,把湿球温度控制在 3738,延长时间排湿。 当顶台烟叶失水全部变黄时,将进风洞打开 1/21/3,使干球温度升到 5758,湿球温度仍保持 3738,继续排湿烤干叶片。 然后,升温到 70干筋。 整个烘烤过程中,要注意慢升温,一般 23 小时,升温,让变黄速度与排湿速度相协调,同时严防掉温,避免挂灰、变褐。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