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浓 H2SO4稀释 ④固体 NaOH 溶于水 ⑤H2在 Cl2中燃烧 ⑥食物腐败. A. ②③④⑤⑥ B. ②③④ C. ②⑤⑥ D. ①③⑤ 【考点】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 C 和 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等)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解答】 解: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故 ①错误; ②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 ②正确; ③浓 H2SO4稀释是物理变化,故 ③错误; ④固体 NaOH 溶于水是物理变化,故 ④错误; ⑤H2在 Cl2中燃烧是放热反应,故 ⑤正确; ⑥食物腐败是缓慢氧化,是放热反应,故 ⑥正确. 故选 C. 7.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 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 2H2O( l) 2H2( g) +O2( g),该反应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煤气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D.电能是一级能源 【考点】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分析】 根据能源的 分类知识判断,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解答】 解: A、水煤气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属于二级能源,故 A正确; B、水力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级能源,故 B 错误; C、天然气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为一级能源, C 错误; D、电能是通过物质燃烧放热转化成的,或是由风能、水能、核能等转化来的,为二级能源,故 D 错误. 故选: A. 8.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图 1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 Cl2 B.用图 2 所示装置证明 非金属性 Cl> C> Si C.图 3 所示装置中水不能持续流下,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D.用图 4 所示装置测定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 A.稀盐酸不与二氧化锰反应; B. HCl不是含氧酸,无法比较非金属性强弱; C.图示装置中用橡皮管连接,则分液漏斗中的水一定能够流下; D. Al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 Mg 不反应,据此可检验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 A.制取氯气应该用浓盐酸,稀盐酸不与二氧化锰反应,故 A错误; B.稀盐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无法根据盐酸的酸性判断 Cl元素的非 金属性,故 B 错误; C.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用橡皮管连接,两个容器中压强相等,则分液漏斗中的水能够顺利流向,所以该操作方法无法判断装置气密性,故 C 错误; D. Mg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通过该装置中生成氢气的量可以加水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故 D 正确; 故选 D. 二、多项选择题(共 4题,每题 6分, 24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漏选每题得 2分) 9.我国湘黔渝三地交界地区是中国电解锰企业最集中的地区,被称为中国的 “锰三角 ”.金属锰的熔点很高,常用铝热法制得粗锰,再用电解法制得纯的金属锰.铝被用于冶炼金属锰,是因 为铝( ) A.熔点低 B.具有还原性 C.具有两性 D.冶炼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考点】 铝的化学性质. 【分析】 铝热反应中,铝失电子而作还原剂,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解答】 解:铝能用于冶炼难熔金属(如 Mn、 W 等),是因为铝是一种活泼金属,还原性强,可将较不活泼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同时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使被还原出的金属熔融析出,故选: BD. 10.由反应物 X 转化为 Y 和 Z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 X→Y 反应的 △ H=E5﹣ E2 B.由 X→Z 反应的 △ H< 0 C.降低压 强有利于提高 Y 的产率 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 Z 的产率 【考点】 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 由图象可知 2X( g) ≒ 3Y( g)为吸热反应,而 2X( g) ≒ 2Z( g)为放热反应,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结合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解答该题. 【解答】 解: 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由 X→Y 反应的 △ H=E3﹣ E2,故 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由反应的 △H< 0,故 B 正确; C.根据化学反应 2X( g) ≒ 3Y( g),该反应是气体系数和增加的可逆反应 ,降低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 Y 的产率,故 C 正确; D.由 B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Z的产率降低,故 D 错误. 故选 BC. 11.以下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中, A、 B、 C 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 D、E、 F 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常温下, D、 E 呈气态, F 呈固态.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E 和 D 中一定有 A元素 B. A一定是金属单质 C.单质 B 肯定是氧化剂 D. C 一定是氧气 【考点】 无机物的推断. 【分析】 A.根据反应 A+D→E 和 A+C→E 以及 B+D→A+F 判断; B.置换反应 B+D→A+F 可以是氧化性置换,也可以是还原性置换,以此判断金属或非金属; C.常见的氧化物中氧为﹣ 2价,则另一种元素显正价,故在 D 中 A元素显正价,被还原剂B 可以还原为 A中的 0 价态; D.根据反应 B+D→A+F 和 A+C→E 判断. 【解答】 A.由转化关系可知: A+D→E 和 A+C→E都是化合反应,故 E 中一定含有 A元素,而 B+D→A+F 是置换反应, B 是单质,则 A元素只能来自化合物 D,故 A正确; B.置换反应 B+D→A+F 可以是氧化性置换(则 B 是非金属),也可以是还原性置换( B 是非金属或金属单质),故 以 B 错误; C.因为常见的氧化物中氧为﹣ 2价,则另一种元素显正价,故在 D 中 A元素显正价,被还原剂 B(金属)可以还原为 A中的 0 价态,而 D 被 A(氧化剂)氧化为 A元素更高价态的化合物 E,故 C 错误; D. B+D→A+F 是置换反应, B 是单质,其中 D、 F 为氧化物,则 A肯定不含 O 元素, A+C→E是化合反应, A、 C 为单质, E 为氧化物,所以 C 一定为氧气,故 D 正确. 故选 AD. 12. PbO2是褐色固体,受热分解为 Pb 的 +4 和 +2 价的混合氧化物, +4 价的 Pb 能氧化浓盐酸生成 Cl2;现将 1mol PbO2加热分解得到 O2,向 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得到 Cl2,O2和 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2,则剩余固体的组成及物质的量比是( ) A. 1: 1 混合的 Pb3O PbO B. 1: 2 混合的 PbO Pb3O4 C. 1: 4: 1 混合的 PbO Pb3O PbO D. 1: 1: 4 混合的 PbO Pb3O PbO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分析】 PbO2受热分解得到氧气和铅的氧化物的混合物( Pb 为 + +2 价),铅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再与盐酸作用时, +4 价 Pb 还原为 +2 价, Cl﹣ 被氧化为 Cl2,此时得到溶液为 PbCl2溶液,利用 “电子转移守恒 ”知 1molPbO2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共转移 2mole﹣ ,设该过程得到O2的物质的量为 3xmol,则 Cl2的物质的量为 2xmol,利用电子转移守恒计算 x的值,进而确定 PbO2加热分解后的物质中 n( Pb): n( O),据此判断. 【解答】 解: PbO2受热分解得到氧气和铅的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