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紫山药丰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选较大块茎作种薯每年霜降后,采挖红紫山药上市,售前用利刀切下带薯块 50100 克的薯芽,连同 50150 克的小块茎,收集后选一块墒情好的土地覆土 15 厘米保存,待来年开春时取出栽植。 二、合理密植翌年雨水后,选择土层深厚、干燥疏松、排水性能良好(切忌水淹)的地块耕深 30 厘米,然后采用宽窄行的方式挖沟栽植,宽行 80 厘米,窄行 50 厘米,株距 50 厘米,每 667 平方米(1 亩)栽植 2000 株。 挖沟栽植时,先把沟内 25 厘米深的熟土取出放在沟两边,沟宽 2530 厘米,每 667 平方米用腐熟的农家肥2000 公斤、磷肥 50 公斤、钾肥 30 公斤、尿素 15 公斤拌匀 2、后施入沟中,稍加挖翻,使之与下层土混匀,盖上从沟中挖出的熟土 5 厘米,再栽植薯种,最后把沟两边的熟土回填沟内覆盖薯种 1215 厘米,浇一遍水,即栽种完毕。 三、搭“井”字架通风透光谷雨过后,红紫山药的藤茎生长迅速,若任其自然生长,则不利于通风透光和产量的提高,因此,必须适时搭架。 选用长 3 米、直径 68 厘米的木棍作架材,棍与棍之间株行距为 2 米,每 667 平方米栽 100 根,棍尖端插入土中40 厘米,在棍与棍之间离地面 80 厘米处拉一道铁丝相连,往上共拉三道铁丝,棍桩顶部平面拉成“井”字型铁丝网,为利于藤茎上架,在苗高 40 厘米时每株苗旁竖一根长 1 米的竹竿,用细绳或线把藤茎 3、缚在竹竿上引其上架。 此架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作用,降低架内湿度,减少病害的危害,从而提高薯块产量。 四、喷施多效唑促壮夏至至大暑期间,薯藤生长旺盛,此时喷施多效唑对藤蔓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藤蔓粗壮,叶色浓绿,叶片增厚,新生侧枝减少,能使块茎增产 15%以上。 每 667 平方米用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70 克兑水 50 公斤的溶液喷施。 五、重施钾肥膨大块茎立秋至白露期间,是薯块形成和膨大时期,每 667 平方米分两次追施硫酸钾 40公斤(每株每次 10 克,入土 5 厘米,每次间隔 15 天),然后选晴天下午每隔10 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一次,共喷三次,到霜降时,地下的块茎已经充分成熟,即可陆续采收。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