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xx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被发行歌。 孔子从而问之,曰:“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蹈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傍流将承子。 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 察子,则人也。 请问蹈水有道乎 ?”曰:“吾无道。 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 与赍 ① 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 焉. ,此吾所以蹈之也。 ”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 ?”曰:“吾生于陵而 安于陵,故也;长 于 . 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 仲尼 适 . 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 !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 锱铢 . .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也,若橛株拘;吾执臂若槁木之枝。 虽 . 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 用志不分,乃拟于神。 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丈人曰:“汝逢衣 ② 徒也,亦何知问是乎 ?修汝所以,而后载言其上。 ”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芿燔林,煽赫百 里。 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襄子怪而留之。 徐而察之:形色七窍,人也;气息音声,人也。 问:“奚道而处石 ?奚道而入火 ?”其人曰:“奚物而谓石 ?奚物而谓火 ?”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 ”其人曰:“不知也。 ”魏文侯闻之,问子夏 ③ 曰:“彼何人哉 ?”子夏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 ”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 ?”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虽然,试语之有暇矣。 ” (节选自《列子黄帝》,有删改 ) 【注】①赍 :漩涡。 ②逢衣:儒生所穿的衣服。 ③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 子的弟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一 丈夫 . . 游之 丈夫:古时称成年的男子 B.使弟子傍流而 承 . 之 承:通“拯”,救 [KS5 UKS5 U C.仲尼 适 . 楚 适:游学 D.则失者 锱铢 . . 锱铢:很小的重量单位,此处指很少 [KS5 UKS5 UKS5 U]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KS5 UKS5 U] A.鼋鼍鱼鳖之 所 . 不能游也 失其 所 . 与,不知 [KS5 UKS5 U] B.从水之道而不为私 焉 . 积土成山,风雨兴 焉. C.长于水而安 于. 水 州司临门,急 于. 星火 D. 虽 . 天地之大 苟非吾之所有, 虽 . 一毫而莫取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B.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C.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D.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 者 [KS5 UKS5 U]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梁丈夫之所以能在水中畅游无碍,是因为他顺而不逆,达到了“不知所以然而然”的境界。 B.佝偻丈人认为循序渐进是能够轻松粘到蝉的关键,而孔子则从他身上看到了专心致志的重要作用。 C.“处石人火”的人堪称“和者”,他能做到物我一体,与外物高度融合而不为外物所伤害和阻碍。 D.本文通过有趣的故事、采用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我们有启发意义的抽象道理。 第Ⅱ卷 (共 114 分 ) 四、 (24 分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 (10 分 ) (1)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 察子,则人也。 请问蹈水有道乎 ?(5 分 ) (2)用志不分,乃拟于神。 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5 分 )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 分 )[KS5 UKS5 U] 点绛唇咏梅月 ① 陈亮 [KS5 UKS5 UKS5 U]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 君知否 ?雨僝 ② 云僽倦,格调还依旧。 [KS5。山东省潍坊市20xx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1、年来,我一直栽培猴头菇,在培植过程中发现有的猴头菇会出现畸形,总结其原因及预防办法如下:1 光秃无刺菇菇体呈簇状分枝,个体肥大,表面皱缩粗糙,无刺毛,肉质松脆,略呈黄色或褐色,香味正常。 生原因主要是温度偏高,湿度偏低,常在 25温度条件下子实体蒸发量过大,而湿度又没及时跟上,造成不长刺毛而形成光秃菇。 防措施注意控温保湿。 当气温超过 25时,野外菇床栽培的应早、晚揭开盖膜通风
策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8.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上海人形成了“挥霍、时髦、风流”的消费性格,以高消费作为肯定自我价值的手段。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提倡节俭、发展生产的文章,政府和市民均 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 上海市民 消费观发生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日本侵华不断扩大 B.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C.革命根据地的兴起 D.政府与媒体的倡导
1、期受台风影响,我省出现了连续强降雨天气,预计今年中、晚稻中后期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主要病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局部地区稻瘟病和细菌性条斑病严重发生。 因此,要切实做好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是及时排干稻田积水,采用干湿管水方式控制病虫危害;二是在水稻破口前 37 天、始穗期两个施药关键时期,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选用23 种对口农药混合喷施,药液量为 4560
R地 A.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大 B.昼长相似 C.日落较晚 D.以上三项无法推断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 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 4℃ ~ 5℃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据此回答 23~ 25题。 23.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出现减少和退缩
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数 据 可知 a值 为 A. 2 B. 3 C. 4 D. 5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 1L 2mol/L 的某溶液稀释为 aL , 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 1L2mol/L=aL,解得 a=4,答案为: 4 考点: 考查溶液 稀释定律。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排队等候④小明同学在班上乐于助人,同学们称他“活雷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收到后才发现是伪劣产品,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时投诉网店,最后网店按法律的规定赔偿了小明。 此案中小明主要维护了消费者的 D. 自主选择权 《援手》 ①符合以人为 本的科学发展观 ②说明我国坚持按劳分配制度 ③表明扶贫的目的是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④表明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A.①④ B.②④